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在西方人的集体想象中,中国仍旧是那个庞大的“自行车王国”。然而,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8亿辆,其中汽车达到了1.9亿辆,在造成严重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于大气污染的担忧。可是尽管如此,依然无法否认的是,中国依旧是世界上自行车数量最多的国家——只是如今大部分都已经变成了电动自行车。在西方国家普遍看到的是那种发动机只在骑行者最累时作为辅助力量发挥效力的电动车,而在中国的“电动自行车”更像是摩托车,使用者丝毫不用费力。
现在,一家公司却希望让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次靠踏动脚蹬前行。这家名为“摩拜单车”的初创企业在上海和北京推出了一种外观独特的自行车,橙色的车轮和金属车身格外引人注目。摩拜单车并没有证实目前到底投放了多少辆自行车,“因为目前这仍是一项全新的计划”。事实上,无论是在作为中国金融之都的上海,还是政治中心的北京,人们对摩拜单车都已不陌生。
据报道称,摩拜单车的成功并不难理解。这是一项完全依靠智能手机的服务,它帮助人们实现了在城市中毫不受制于拥堵交通轻松出行的愿望。与大多数现有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不同,使用者可以任意在城市的各个地方随时找到属于摩拜单车的自行车,使用完毕后不需要寻找特定的停车点停放。摩拜单车首席执行官王晓峰指出,“我们希望摩拜能做成一项真正对用户有用的服务,为中国大城市的出行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然而摩拜单车虽摒弃先前公共自行车的固定车柱模式,采用无车桩,借助智能手机辅助及GPS定位功能和随放随停的优势,大大增加了市民对摩拜单车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少数道德素质尚不完全的公民存在,出现了多起偷盗单车,损毁或将单车占为己有的恶劣行径,以及摩拜单车现阶段只负责投放车辆不负责对车辆的监管和统一调配,使得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对摩拜单车的尝试兴趣大大下降,至于摩拜单车是否能像滴滴一样在行业里站稳脚跟,还不能过早下结论。对于一个全新的事物——摩拜单车来说,除了有上述发展阻碍外,其自身的诸多问题也受到来自上海和北京用户的吐槽和抱怨。
网友“熊的小熊酱”抱怨说,“到底停的哪个犄角旮旯,绕了好几个圈都没找到,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公交车。”7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世纪公园地铁站打算租一辆摩拜单车。打开手机软件,系统会自动定位并找到附近的可用车辆。根据系统显示,记者所在的位置附近共有3辆可用车辆,地址全部都在小区门口或者小区内。

记者预约了其中一辆车,软件即刻显示15分钟预约倒计时,若超时未开锁租车,就会扣除相应信用分,下次租车的费用将会提高。预约成功后,界面上的导航图顿时消失了,只显示单车所在的具体位置位于海桐路上的建华钻石公寓。由于对周边地理位置不熟,记者只得将具体地址输入百度地图导航寻车。
寻车的过程颇为艰难,好不容易看到一辆摩拜单车,记者想要通过寻车铃确认其是否是预约的那辆,可车子并未发出声响。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记者扫了车头上的二维码,车锁却意外打开了。在15分钟倒计时即将结束前,记者花了整整12分钟才踩着点找到了预约的单车。
事实上,找不到车并非用户单方面的责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上家”将车“私藏”起来导致“下家”找不到车才是后者放弃租车的首要原因。
白领陆先生最近成了单车的粉丝,一次他却意外发现,一名邻居将单车停到了小区里,上了锁,干脆“占为己有”。“有的使用者出于私心,将单车停在只有他知道的地方,而没有停在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这种‘私藏’单车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图书馆里有人将书藏到角落里的自私行为。”
在苹果APP商店用户评论处可以看出,不乏有找不到车的“下家”。用户“黄道道”称:“首先,因为车辆不够多,常有约不到车的状况发生。其次,藏车现象严重,有人竟将车藏在草丛里,不知什么心态。还曾发生到约定的地点找车,显示单车就在附近,可始终找不到车,明显就是‘上家’违规停车了,但举报这种违规行为却要扫码。我连车都看不着怎么扫码?希望提倡用户按规矩用车。”
摩拜单车最开始的设想是通过引入信用分的方式来解决人性弱点中的把车停小区,上私锁,甚至是偷盗等问题,以及拍照便利用户找车等问题。但从现在的局面来看,显然是不起任何作用。每一个工具都需要在两端产生效应才会产生价值。信用分没有任何的出口是这个工具现阶段失败的最大原由。
用户不知道信用分有什么好处,就不会产生获取信用分的动力。用户没有获取信用分的动力就不会被激励,用户都是有懒惰的心理和利己心理,在举报换来的好处和对自己的好处之间一定会做一个平衡。大多数用户看到车停小区也不会举报,是因为自己也方便啊,不用出小区就有车骑,我为什么要举报呢,这是一种典型的利己心理。
如果摩拜单车改变成举报一个违规停放车辆奖励50块钱,还会是这样的局面吗?或者举报一次赠送100信用分,每个信用分兑换等额1元人民币,或者信用分兑换相应等价物,让信用分在用户心理产生对照价值,有出口,才会起到真正的杠杆调节作用。
另外就是示范效应,就算是有了这种调节机制,也需要通过抓典型案例,让用户产生畏惧,否则有规则,没人执行也是一样的。比如,经常把车停小区,看见别人停小区也不会举报,因为大家都方便,大家默认的形成了一种潜规则。但是一旦有人举报,形成了破窗效应,打破了用户自发形成的这种潜规则,才能改变现有的格局。这就需要官方不断宣传反面案例,抓典型,用重罚,让用户对平台规则产生畏惧,以此来不断抵抗人性的弱点。要让用户之间产生“囚徒困境”,最终选择相互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最近也看到摩拜在有意识的采取一些手段,但并没有让用户认识到对自己有多大利害关系,奖惩力度不够直接。要更大力度的奖惩,通过价格杠杆去打破用户之间的形成平衡,并通过典型反面案例宣传去强化平台的规则。强化信用分的作用,找到合适的出口,才能让信用分杠杆发生效力。
虽然摩拜单车面临的考验和现阶段的诸多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去完善,但是作为使用者的用户来说,即便自己不是那少数的违规者,对于别人的违规行为应该积极阻止或举报,而不是避而不理,认为与自己无关。如果大家都能相互监督相互举报他人的违规行为,想必摩拜单车将会成为每一位出行人的首选,为每一位公民带来便利和福祉,也同时为大气污染减忧,践行政府倡导的绿色出行号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