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公安机关严打食品药品犯罪 去年破案2万余起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16年,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以食品药品领域为重点的打假“利剑”行动,不断深化“打四黑除四害”工作,坚持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继续保持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创新打击犯罪工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会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有效维护了食品药品安全持续稳定向好的局面。全年共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2万起、药品犯罪案件8500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50余起案件全部告破,及时铲除了一批制假售假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黑市场,有效摧毁了一批制假售假的犯罪网络。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认真履行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维护食品药品安全这一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一系列打击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食品药品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问题依然突出,制假售假问题屡打不绝,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依然任重道远。

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把公安机关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以专项打击治理为引领,部署各地向突出的食品药品犯罪精准发力,既紧紧盯住瘦肉精、病死肉等老问题,坚决防止反弹,又密切关注利用电商平台制假售假等新情况,加强风险排查,强化网上网下联动打击。工作中,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打击犯罪工作机制,对跨区域重大案件,由公安部挂牌督办、集群协查、深度打击;着力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责任考核,出台并落实《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有效破解鉴定检测等执法难题;坚持专项打击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动地沟油、水产品等领域突出违法问题的源头治理;注重社会共治、协同治理,针对利用电商、微商平台实施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日益突出的情况,主动加强与重点电商平台的警企合作,完善涉网违法犯罪发现查处联动机制,有力打击涉网食品药品犯罪,食品药品犯罪打击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完善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司法解释,有力发挥刑法的打击震慑作用。同时,切实用足用好《食品安全法》,对依法不构成犯罪、但群众痛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拘留处罚,坚决处罚到人,让违法犯罪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日前,公安部公布了2016年打假“利剑”行动中公安机关破获的一批食品药品犯罪典型案件。

公安机关打假“利剑”行动破获食品药品犯罪典型案件

上海普陀董某等销售含瘦肉精牛肉案。2016年10月,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下,成功侦破一起销售含瘦肉精牛肉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董某等5人,现场查获无检验检疫证明的进口牛肉6080公斤,涉案金额达1000万元。经检测,涉案牛肉含有“莱克多巴胺”成分。经查,自2015年起,犯罪嫌疑人董某等人大量购买从美国进口的未经检验检疫且含有“瘦肉精”成分的牛肉,并在本地水产市场开设店铺对外销售。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湖南怀化破获假冒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品案。2016年6月,根据当地食药监部门移送的线索,湖南怀化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减肥产品非法添加西药案。经查,2015年以来,广州安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法人代表姚某某联系广州希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某某提供减肥产品 WOASO闪电瘦。刘某某收到姚某某订单及货款后,联系广州市东智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管黄某某生产 “WOASO闪电瘦”产品。姚某某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等方式收集其下线“官方合伙人”产品订单及货款,下线“官方合伙人”24人,涉案人员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代理和特约经营人员近500人。经检测,“WOASO闪电瘦”产品含国家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成分。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8人,并于近期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湖北随州李某某等生产、销售假酒案。2016年1月,湖北随州公安机关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打掉位于随州城区的生产、销售假酒“黑窝点”,现场查扣假冒知名品牌假酒 11.2万余瓶,查封制假生产线1条、各类包装材料30万余件(套)、食用酒精100多吨。经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聘请王某某等人组成制假售假团伙,非法勾兑调配灌装白酒,并假冒知名品牌白酒,通过糖酒交易会向各地经销商推销,销售金额达1200万元。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江苏盐城张某某等生产、销售假盐案。2016年2月,江苏盐城公安机关根据盐务部门通报的线索,破获张某某等人涉嫌生产、销售假盐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捣毁加工生产窝点6处,查扣涉案食盐40吨。经查,2015年8月至案发,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等人利用在盐城苏盐连锁有限公司做运销员的工作便利,从王某某等处购入工业盐、假冒外包装箱、食用盐包装袋等,组织吴某某等生产假冒品牌食盐,销售至盐城及周边调味品批发部、超市等,案值120万元。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广东广州彭某等生产、销售假药案。2016年6月,广东广州公安机关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侦破彭某等生产、销售假药案,抓获嫌疑人27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7个,查获制假设备56台,缴获假冒万艾可、西力士等假药20余种770万粒,原材料3吨。经查,彭某等人在广州等多地设立工厂和仓库,采购西地那非等原料,大量生产各类假药,利用成人用品市场及部分电商平台销售至各地,涉案价值8000余万元。目前,法院对此案已经作出判决。

湖北蕲春陆某等生产、销售假药案。2016年6月,湖北蕲春公安机关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侦破陆某等生产、销售假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捣毁假药储存、销售窝点2个,当场查获“七味糖脉舒胶囊”、“军科止渴降糖胶囊”等假药1万余盒,案值1200余万元。经查,2014年3月以来,陆某非法购买到全国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患者个人信息,非法印制“老年健康报”等假报纸,设立全国统一康复热线电话,聘请人员冒充“中华医学会”医生,向患者打回访电话推销假药。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山东青岛赵某等生产、销售假劣医疗器械案。2016年12月,山东青岛公安机关侦破赵某等生产、销售假劣医疗器械(隐形眼镜)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捣毁生产、加工、包装窝点16个,查获假冒某品牌彩色隐形眼镜半成品、成品300余万片,案值6000余万元。经查,2012年以来,犯罪嫌疑人赵某纠集团伙从黑龙江、辽宁等地采购原料,在青岛和威海大量生产假冒某品牌彩色隐形眼镜,通过到眼镜城上门推销等方式进行销售。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责任编辑:王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