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持续分化: 部分城市取消“购房补贴”

被为数不少的三四线城市所采用的“购房补贴”政策,目前在一些地区正进入“退潮期”。

5月9日,芜湖发布新的调控政策,提出新房交易后两年内不得入市,同时取消了购房的契税补贴。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4月以来,包括镇江、嘉兴、芜湖等热点地区,都取消了“购房补贴”的相关政策,被认为代表着“去库存”的政策已经在部分地区发生了逆转。

但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却仍在推出“购房补贴”政策,显示出当地去库存压力仍在。

一些观点认为,随着一二线城市开始全面进入“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的“四限”时代,被挤出的购房需求,必然会对周边三四线城市楼市产生进一步影响。但大部分城市的去库存压力仍未得到实质性解决,楼市分化仍将持续。

三城取消“购房补贴”

“购房补贴”,一般指个人购买商品住房时,地方政府对个人发放的补助,一般与购房契税或应纳税房价挂钩进行补助。

5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增加土地供给、新建商品住房须在取得产权证2年后方可转让等调控政策。其中,调整当地购房契税补助政策的条款,引起各方关注。

《意见》指出,取消《市住房城乡建委、财政局关于加快商品房去库存促进住房消费相关规定的通知》(芜市建〔2015〕264号)中“一、化解房地产库存满足居民改善性需求:在市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签订购房合同并备案的,凡应交4%契税的购房者,在其缴纳契税后由财政部门给予应缴50%的补助”。

所谓4%契税,一般指购买非普通住房、二套及以上住房,以及商业投资性房产(商铺、办公写字楼、商务公寓等),需按照4%的税率征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前两个月,江苏镇江和浙江海宁也先后取消了购房契税补贴。但两地与芜湖相比,政策细则上有所不同。

其中,海宁的政策是截至购房日,在本市参加社会保险正常连续缴费未满1年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在购买新建商品房时不享受当地“购房补贴”政策。镇江则规定,停止执行本市户籍人口在市区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给予应纳税房价1%的政府性补贴的政策。

在安徽建筑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李国昌看来,“购房补贴”取消的差别,主要与当地的市场状况有关。在控房价这一核心目标下,政策针对的群体,是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影响更大的群体。

他分析,海宁靠近上海,其市场交易量上升、房价上涨主要受上海外溢需求影响。而芜湖购房者则大量来自当地和周边县市,外地投资者比例相对较小,对当地房价上涨的贡献度也相对更小。

因此,一些观点看来,芜湖的此次政策,更多是居住需求导致的去库存形势逆转。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这说明当前三线城市中,部分热点城市去库存战略基本得到较好实施,去库存战略逐渐转变为抑房价的战略上来。

“冰火两重天”持续

实际上,不仅是取消“购房补贴”,三四线热点城市,由于一二线外溢效应导致房价较快上涨,3月份以来密集出台调控政策。

其中,以保定、沧州、廊坊为代表的环京津城市、以镇江、嘉兴、无锡为代表的环沪宁杭城市和以佛山、中山为代表的环广深城市,政策力度最大、出台最为密集。近期一些非一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包括甘肃天水和海南的海口、琼海等地,也开始进入“调控大军”。海口甚至将产权式酒店和二手住房,也纳入本次限购范围。

然而,尽管出台调控政策的三四线城市不断增多,但数位受访者均指出,少数热点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形势逆转,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去库存即将结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仅比去年末减少729万平方米,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甚至都出现了库存上升的情况。

易居研究院发布的4月全国5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报告也显示,受其监测的30个典型三线城市中,有18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而其他12个城市则有所上升,市场分化明显。

这也可以从一些地方近期政策中见到端倪。比如,四川资阳3月发布政策,对在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资阳中心城区(一城三区)购买商品房的购房人,由受益财政给予住房每套12000元、车库每个2000元的奖励。事实上,当地连续两年提高购房奖励金额,可见其去库存压力。

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住宅市场的库存情况差异较大,在一二线城市库存持续下滑、强三线城市去库存加速的同时,一些弱三四线城市库存其实仍在上升。


【责任编辑:孙晓曼】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