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商务部确定的全国唯一的中美清洁能源产业合作园区。历经20多年风雨砥砺,开发区人肩负着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开放的使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开发区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已完成配套面积80平方公里。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家,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56.4亿元,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62.8亿元,增长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4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9.4亿元,增长13.9%;进出口总额44.6亿美元,出口增长7.3%;银行贷款期末余额571.3亿元,新增80.5亿元,增长17.1%;表外融资445.1亿元,新增88.5亿元,增长24.8%;工业用电36.5亿千瓦时,增长8.7%。
全力打造服务企业升级版
为完善发展载体,开发区科学规划空间布局,规划了“两轴三组团”空间新布局,“两轴”即黄河路、南一路两条交通主轴,沿线布局产业链条项目,形成产业经济带。“三组团”即主体产业区、东八路东工业园和空港产业园、广利港及临港产业区三个城区组团。主体产业区通过“二次开发”“腾笼换鸟”,安置一批支撑力强、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的项目,打造成为产业升级示范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和秀美宜居新城区。其中主体产业区中的府前街金融聚集区建设“黄河三角洲第一高楼”沃德金融中心等16个项目,已入驻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及中介机构102家;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天泰蓝色港湾项目已开工建设,大连万达产业基地项目已完成规划方案,红星美凯龙广场已签订投资协议,迅速提升了产业层次;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280亩核心区招商工作已经启动。东八路东工业园规划建设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功能片区,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和土地集约利用示范区。已入驻35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1000亿元。空港产业园完成产业规划编制,中国商飞东营试飞基地一期工程建成启用,成为国内唯一的民用飞机专用试飞基地。广利港及临港产业区疏港道路全线通车,南北防波挡沙堤等5项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临港产业区起步区新建道路32.5公里,铺设排水管线85公里,路网框架全部形成,中车集团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等总投资195亿元的5个项目,全力打造东营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引进总投资169亿元的中国华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8个央企项目,投资规模、产业层次、带动效应均创历年最优。7项重点对外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方圆集团与世界500强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共建空分厂项目;方圆集团向全球最大的智利国营铜业公司输出技术装备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发改委与智利矿业部已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对外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考普莱公司成功收购第二家英国零部件生产企业,对外合作开放的广度深度、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就是服务大局”的思想,推行“政府平台、民企效率、特区服务”,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利于提速增效的服务平台。在企业手续办理阶段,开发区实施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按照“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的原则,优化流程,该区把项目审批时间由158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7个工作日。
着力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57家、银行17家,市投资引导基金以及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和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东营中心落户开发区。组织89家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获得资金扶持2.16亿元。方圆海关监管直通场站通关运营,方圆国际物流中心建成投用,中外运公用保税仓库获得海关批复,外贸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引领“华丽转身”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科技强区”建设的思路,提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路径,其中“创新、创业、创意”已成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往未来的新“通关密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创新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聚集扩张。青年创业街区等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良好,率先建成完整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到38家,占全市34%;新增规范化科研机构11家,总数达到84家。国瓷公司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是东营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当选企业。俊富公司、华辰公司分别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国瓷公司荣获首届山东省专利奖。软件园被列入山东省智慧园区试点,科技企业加速器被评为全市首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互联网+”众创空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众创空间,高原公司设立了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级以上科研机构80家,其中省级以上的3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9%。
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区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在新的一年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带着使命落实,带着力度落实,带着效率落实”,向着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