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张晓志 吴 峰 刘兴朋】2017年6月19日,这是张滩镇东沟村村民难忘的日子,“要想富——通公路”这是贫困村村民多年的梦想。上午9时随着镇长王功剑的一声令下,推土机、挖掘机争相轰鸣、地动山摇,张(滩)沙(沙沟河)10.3公里公路正式动工,这是张滩镇党委、政府打响了脱贫攻坚贫困村公路建设的“第一枪”。

2015年,汉滨区把张滩镇东沟村列为2017年脱贫攻坚村,并派驻了“第一书记”。拟用三年时间,开展“八个一批”具体帮扶措施,使东沟村贫困率降低到3%以下,一场脱贫攻坚之战在东沟村8平方公里20个村民小组的热土上迅猛展开。

三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沟村针对本村实际,大力开展产业脱贫工程,先后种植红心猕猴桃300来亩,订单大蒜200余亩,辣椒200多亩。电网改造10余个组,组建了两个专业合作社,为脱贫攻坚工作吹响了“集结号”。
这次10.3公里4.5米高标准硬化公路是张滩镇最长、标准最高的通村公路。它西起张滩镇田湾村二郎庙,沿汉江支流—黄洋河转沙沟河逆流而上,东止安沟村,途经三个村,惠及近千农户3000余人。这既是对原有“村村通’’工程的完善,啃下农村交通最后的“硬骨头”;更是精准扶贫中异地搬迁安置、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产业园区的新举措。张沙道路的开工建设,成为改善后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修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增强贫困山区发展的强动力,更是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村民们难以忘怀,为了这条道路的建设施工,张滩镇党委书记周峰,从2015年开始,多次争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项目资金支持,亲自带领镇村领导陪同专家和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实地勘测,硬是把规划变为了现实,使村民多年的梦想成真,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张滩镇党委领导班子脱贫攻坚的座右铭,在安沟、东沟、响水这三个地域相邻、结构相似、条件相近的贫困村为主体的后片区,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实施“综合施策、连片脱贫”的发展战略,在有序推进“八个一批”的同时,坚持问题方向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三大显著的成效。
(一)充分发挥园区和合作社带动引领作用,走产业脱贫之路。目前,安沟、东沟、响水等3个贫困村共发展2个高级园区和6个合作社,共计带动贫困户258户,占后片区贫困户55%。东沟村在区委宣传部派驻第一书记成平的带动引领下,运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多元经济,依托璟明、沙河两个专业合作社带动片区57户贫困户发展“红桃黑蒜美人椒”共570余亩;在安沟村,利用“支部+农业园区+贫困户”模式,推动市级林下规模养殖园区安泰丰帮扶片区66户贫困户,带动养殖黑猪500余头;推动市级特色农业园区萍盛园帮扶5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白山羊2000余只、流转林地500余亩、带动30余户贫困户就近劳务输出。同时还把脱贫攻坚和新民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宣传扶贫立志,树立榜样,助力脱贫攻坚。为贫困村如期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势推进以修路、供水、建社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底子”。一是在安全饮水方面。总投资880万元的联镇供水工程,目前该工程一期已完工,确保了张滩镇近7000人吃上了干净卫生水。全面完工后可实现张滩镇后片区安全饮水全覆盖,同时可解决长期困扰关家镇黄堡村、县河镇富强、巩固等村的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在社区建设方面。全力推进中心社区、三中、双庙子安置点项目建设。目前中心社区房建基础工程已启动建设;双庙子安置点正在紧张施工中,将于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三中安置点即将动工建设。张滩镇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并结合贫困户意愿,对有产业的户就地就近安置在双庙子安置点,其余贫困户按照就学、就业、劳务输出便利原则,安置到中心社区和三中安置点,预计2017年度将完成500户的搬迁任务。三是在公路建设方面。今年共需实施30余公里道路建设。其中东沟村小沙河精品旅游路、产业路17公里、安沟村村组18.8公里,已建成投入使用10公里,其余部分都在紧张施工中,将于10月底全面完工,届时天堑变通途,通组入户路将为贫困村民们的致富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促进内源式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张滩镇注重充分挖掘诸如东沟王氏“诚信为本、勤俭修身,励精业专、自强不息”等优秀家规家训,让百姓评议、遵守、监督,以百姓的“参与感”增强新民风“获得感”;在奠安村大力兴起学习和推进新民风热潮。安装宣传新民风活动内容的大喇叭、建新民风宣传栏,让“诚孝俭勤和”在百姓心中扎根、在生活中践行;同时,组建道德模范评议小组,先后评议出村民身边“张滩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儿”“最美家庭”20余人,用身边“正能量”引领新民风新风尚,以崇善尚勤带动群众凝心聚力内源式发展,达到扶贫又扶智,脱贫树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