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中原最大物流博览会四月洛阳开幕

2100多年前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描绘出物流业的古代状态。如今,作为丝绸之路主要起点的洛阳,迎来了物流业发展新机遇。以“传承丝路文化 再创物流辉煌”为主题,融合洛阳历史文化、丝路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的中原(洛阳)国际物流博览会、国际冷链展览会定于2018年4月13日-15日在洛阳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中原(洛阳)国际物流博览会、国际冷链展览会得到了洛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已被市政府列为“第36届洛阳牡丹文化节重大专项活动”。本此博览会将依托国家级节会平台、国内外万商云集之际,围绕物流产业举办一系列重点活动。通过展会积极推动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古都洛阳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做出积极贡献。作为本届牡丹文化节的重头戏,目前已初步确定国内外物流行业近300家企业参与。展示内容包括洛阳市物流产业发展成就展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形象展示、物流技术与装备、互联网+物流、电商物流与快递、冷链物流、绿色物流、物流车辆及新能源汽车、物流地产、园区及设计规划、运输货代与物流服务物流金融/教育等国内外高科技技术装备及服务。中原物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8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丝路文化绘画摄影展同期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博览会必将成为中原物流行业的年度盛会。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点建设和发展区域已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获得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截至2015年底,中原经济区总人口约1.6亿人,GDP约6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为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中原经济圈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在全国经济布局和物流产业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面对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中原经济圈依托陇海兰新铁路线,立足物流通道网络和产业发展现状,构建协调统一、分工合理、贯通全省、辐射全国、网络完善的物流体系,促进物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洛阳——作为东西交通主干道的必经之地,被《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纳入二级物流园区城市范围。

洛阳——中原经济区规划中被定位为地区性交通枢纽、区域物流枢纽。

洛阳——要在盘活交通资源中打造优势,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市联网、内外贯通、快速链接、便捷顺畅,尽快扭转交通区位优势逐渐丧失的局面,重新确立洛阳“天下之中”“十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地位,以大交通聚人气、增物流、促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经济发展需求旺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兴起,产业集聚区建设速度加快,新型城镇化势在必行,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地位凸显,经济发展对物流业需求将不断增强,物流产业正在兴起,大一、三彩等集运输、仓储、信息配载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园区规模化发展,顺丰、德邦等知名物流企业先后进驻。一拖、中信等企业实现企业运营物流化,传统的仓储企业、运输企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发展物流,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内促进产业链条的完善,还能带动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谢秉臻为洛阳发展献计: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力度,建成区域性的现代物流平台,才能“剑走偏锋”,实现“弯道超车”!

可以预见,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借助区域优势、文化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洛阳及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中原(洛阳)国际物流博览会必将成为中部地区物流产业腾飞发展的“助推器”。(荐稿:冯勋明)

【责任编辑:雨蝶】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