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这5种公认的防癌蔬菜 你还没吃起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5种公认的防癌蔬菜 你还没吃起来?

芦笋——芦笋所含营养元素全面,芦笋含有特别丰富的组织蛋白、丰富的叶酸、核酸、硒,列30种抗癌植物之首,是世人公认的抗癌药物。芦笋入肺经、肾经,治疗肺癌、肾癌、皮肤癌、膀胱癌、淋巴癌疗效显著。

胡萝卜——缺乏维生素A,癌症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倍多。胡萝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能转变成大量的维生素A,因此,可以有效地预防肺癌的发生,甚至对已转化的癌细胞也有阻止其进展或使其逆转的作用。胡萝卜中含有较丰富的叶酸,为一种B族维生素,也具有抗癌作用;胡萝卜中的木质素,也有提高机体抗癌的免疫力和间接杀灭癌细胞的功能。对长期吸烟的人,每日如能饮半杯胡萝卜汁,对肺部也有保护作用。

菠菜——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利于排便,减少致癌物质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而且吃菠菜可以降低熟肉中的致癌物对人体细胞的破坏作用,使肠道肿瘤危险降低一半,从58%降至32%。此外,菠菜含有非常丰富的可抗击癌症的β胡萝卜素和叶酸。但由于菠菜中草酸含量较高,因此肾结石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荠菜——荠菜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有机酸、苹果酸、矿物质和各种元素钾、钙,镁、铁以及维生素C、烟酸和B族维生素。芥菜中所含的二硫氛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一种很好的防癌食物。

玉米——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镁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玉米种也含有一种“谷胱甘肽”的抗癌因子。

三月早春 怎样吃出精神气?

别盲目节食清肠胃

在过去的二月,不少人连日走家过户探亲访友,主人家热情招待,一不小心就吃了很多桌上的各种年货,通常是油炸食物、零食糖果;然后再来一场大鱼大肉大饮的宴请。不知不觉,体重飙上去了,平时注重健身节食的成果毁于一旦,赶紧重新开始“吃草”。

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任张广焕介绍说,很多人为了减肥,从无节制暴饮暴食走到另一个极端,只吃菜,不吃饭,甚至干脆一顿两顿不吃,说这是“清淡饮食”,这是很不值得提倡的。一方面对肠胃不好,另一方面,回到了工作岗位,脑力体力消耗更大,身体本来就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热量。

“清淡饮食”关键在烹饪

张广焕介绍,过节难免饮食不节制不规律,想要调理肠胃和恢复体重,回归正常饮食即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原则上还是要均衡营养,正确的做法是,主食、青菜、肉类、蛋白质,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重要的是,每餐不要过饱,三餐时间要恢复规律,毕竟放假期间晚睡晚起和聚餐时间拖长,多数会导致就餐时间不规律。

幼儿肠胃功能紊乱如何调节?

各项身体机能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往往也是放假过节无节制饮食和作息规律改变的“受害者”。平时大人在饮食方面照顾周全,入托、上学也能基本保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而一到了放假,难免放纵,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吃乱了。记者从各医院儿科了解到,节后不少幼儿出现食欲不佳等情况,急性肠胃炎发作上吐下泻的患儿也有所增加。

感冒了?水果快快吃起来

最近,天气冷热变化无常,感冒的人不少。

在2010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的《感冒白皮书》中,美国注册护理师菲利斯·布朗提到,相比之下,干燥更容易带来感冒,因为身体黏膜的抗病毒能力会因缺水而下降。另外,感冒期间体液流失也较多,所以感冒时应多喝水、多吃水分多的食物(如粥、鸡汤、水果等)。

同时,感冒后适当多吃点富含维C的水果,比如枣、橙子、猕猴桃、橘子、柚子等,有利于缓解感冒进程。

喝小米粥真能帮你养胃?

很多人都听说“喝小米粥有利于养胃”。特别是节日大吃大喝之后,有很多人想喝碗粥,让胃休息一下。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喝小米粥养胃的效果似乎并不统一。有的人觉得喝小米粥特别舒服,解决了他们胃酸多的问题。但也有人一喝小米粥就会胃酸过多很难受。有的人感觉小米粥好消化,也有些人说小米粥不消化,会胀在胃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喝小米粥到底能不能养胃呢?

首先,“养胃”这个事情本来就没有准确定义。每个人胃肠情况不一样,体质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的胃酸多,有的胃酸少。有些是胃溃疡,有些是萎缩性胃炎,有些只是胃动力不足。情况不一样,适合的食物肯定也有差异,对一种食物的反应各不相同。若说每个胃病患者都要吃同样的“养胃食物”,那就不科学了。

对于个人来说,倾听自己身体的反应,要比听别人的传说更有意义。你的胃是不会骗你的。觉得小米粥舒服就不妨经常喝,觉得不舒服就少喝或不喝。另外一方面,小米的品种、小米粥的煮法有所区别,可能也会对“养胃”之类效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这里提供一些个人理解和建议,仅供参考。

喝醋不能软化血管

食醋是家家厨房中必备的调味品,它可以增进食欲、促进胃酸分泌,有助于减少盐的摄入量,降低罹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食醋还能使食物中水溶性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更稳定,使其不易因烹煮而遭到分解,并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在食物的去腥、杀菌、提鲜方面,醋也有独特的优势。醋虽有酸性,但如果你认为它因此而具有软化血管的功效,那就大错特错了。

人们说的“软化血管”,多指软化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通常在中老年时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据统计,4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六成都存在斑块。硬化的动脉斑块主要由钙和脂肪组成,如果将钙浸泡在醋中,的确可以被溶解,但血液中的钙就不一样了。醋虽然是酸性的,喝进胃里却很难改变血液的酸碱度。人体有各种复杂机制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因喝醋就让血液变成酸性。盲目大量喝醋只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为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灼伤胃黏膜和食道,引起剧痛。

健康吃蔬菜三字经

“顿顿有蔬菜”的饮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有个健康吃蔬菜的三字经想跟大家分享:1.要“花心”,不同种类的蔬菜营养价值各有千秋,每天至少吃5种;2.量要足,每天吃300~500克新鲜蔬菜,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人群。3.要“好色”,深色蔬菜营养素多样且丰富,应该占蔬菜总量的一半;4.选应季,少吃腌菜、酱菜。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吃了土豆、藕、南瓜等淀粉类蔬菜,就要适当减少主食的量,以免热量过剩,导致肥胖。


【责任编辑:雨蝶】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