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吉安讯 记者贺辉安 通讯员李金平]江西省吉安县吉安县油田镇江下村由于位置偏僻、经济结构单一,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江西麓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让江下村走出了贫困。
正当江下村人苦于寻求脱贫致富门道之时,江西麓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高龙踌躇满志要在家乡大干一番事业,以回报家乡。说起回乡投资的初衷,肖高龙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缘由。
自从2016年吉安县县委、县政府打响了在全省率先脱贫攻坚战后,作为土生土长的吉安县人,肖高龙坐不住了,他总想着要回到家乡做点什么?县委主要领导得知他这一想法后,亲自派人到他以前的创业之地萍乡基地实地考察;油田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全力做好洽谈、落地、选址等工作;江下村“两委”干部和市县帮扶单位则积极做好征地、通水、通电、建厂棚等后续工作。2016年6月份,该公司最终正式在油田镇江下村落地生根,8月份黑木耳基地就开始试产,10月份就开始全面采摘。小山村里破天荒地飞来了。

江下村看到新希望
作为因发展脱贫产业而引进来的江西麓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肖高龙深知,他的使命就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为此,在种植成本上,他以赊销形式为种植户提供菌包、菌种,还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确保“当年种植、当年获益”;在产品回收上,他以每斤30元保底价负责回收,为种植户消除市场风险;在劳务聘请上,按照70-100元日工资标准,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基地务工,2016年共发放务工工资100多万元,其中发放给江下村贫困群众的就达20多万元。
黑木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江下村为更好对接黑木耳产业发展,采取了“支部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贫困户全覆盖”的方式组建了黑木耳专业合作社,全村70户贫困户以产业资金入股全部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四统一分”模式(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按股分红)种植黑木耳120亩,新建养菌大棚5000平米。2016年每亩黑木耳纯收入5000元以上,为每户贫困户增收1000元。合作社还为每户贫困户分红300元。正是由于良好的种植效益,2017年合作社将扩大种植面积300亩以上。
“自从黑木耳产业引进后,我们家的生活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了。”江下村贫困户彭雁群一语道出了许多贫困户的心声。彭雁群家有5口人,两个小孩正在读书,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读初中,以前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水稻为生。上有老、下有小,是典型的贫困户。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只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生活不堪重负。自从黑木耳产业落户江下村后,彭雁群不仅以2000元政府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入了股,有了稳定的产业分红,夫妇二人还都进入了基地务工,一个月务工最多时可达25天,去年一年的务工工资上万元。有了稳定的收入,再加上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各种补贴和补助,如今彭雁群的经济状况相比以前要好多了,并顺利实现了脱贫。
“在黑木耳种植基地,工作的活也不是很辛苦,也不需要很多的技术,只要贫困户想脱贫,有热爱劳动的心,参与到田间的劳作中来,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多位省、市、县领导也来到江下黑木耳基地视察指导工作,他们都提到一点,就是“贫困户的脱贫,除了依靠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外,还需要调动贫困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身有想脱贫、要脱贫、能脱贫的想法和信心,这样才能使贫困户真正过上好日子。”村民彭雁群深有感触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