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山西寿阳:经济发展正式驶入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8.jpg

原标题《从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看寿阳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日,据山西省财政部门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寿阳县财政收入完成8.2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再次提升,达到83%,非煤税收占税收收入的22%,位居全省第一梯队。由此,寿阳经济发展正式驶入了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税收占比逐年提升 非税收入逐年下降 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财政收入是政府理财的基础,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财力保障。寿阳财政收入从2015年的5.87亿元到 2017年的8.2亿元,两年间增长2.3亿元。 如果说财政收入是县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直接体现,那么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则是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晴雨表”。从2015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62%到2017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3%,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路飙升,印证了寿阳经济质量的不断优化。

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寿阳非税收入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从2012年的3.2亿元到2017年的1.3亿元,五年间寿阳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由32%下降到16%,下降近2亿元。税收收入一增再增,非税收入一降再降,这“一增一降”之间,正是寿阳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好佐证。

34.jpg

非煤税收五年连增 产业转型“转”出发展高质量

2017年,寿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亿元,同比增长34.6%,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标。2012年到2017年,寿阳县新设非煤企业1477户。2017年,在煤炭生产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寿阳县非煤企业又增加298户,非煤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8%,非煤税收同比实现13%的增长,占比达到22%,纳税超百万的非煤企业达到38户,结构比例之优位列全省第一。

煤炭税收比重由2012年的85%下降到2017年的78%,非煤税收则由15%跃升至22%。数字背后,是寿阳近年来深入贯彻转型发展新理念、提高经济质量和发展效益的不懈努力。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转型项目。2017年,寿阳县紧紧抓住转型项目集中攻坚的有利契机,做大项目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推进转型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在产业转型提升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努力争取煤转非煤项目建设,狠抓煤转化工和煤炭伴生矿资源开发利用。阳煤40万吨乙二醇一期20万吨项目投产,吨煤生产乙二醇0.43吨,产值提升了9倍,年可转化原煤70万吨;兰凯博200万吨醚基燃料项目,利用国家863计划专家组和工程院7位院士共同研发的国家专利新技术,用煤炭生产的甲醇为原料,生产替代传统汽油的新型燃料,市场价格仅相当于汽油燃料的三分之二,使煤炭的附加值提升了近10倍。

据统计,寿阳县2017年确定的92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其中就重点实施了光伏发电基地、强伟造纸三期、泓达化工一期和阳煤循环产业园铝产业等一大批非煤项目的启动建设。今年4月12日,山东泓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师立亮在寿阳县就拟建的煤基新材料及生物制造产业园项目进行洽谈考察,当天就与寿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入园投资协议。煤基新材料项目通过对寿阳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利用煤热解分质技术和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将本地煤资源转化为甲醇、醋酸、乙醇、丙酸等基础化工原料,并通过低温碳氢分离技术,合成可降解新型材料。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张保平表示,该项目对加快实现晋中煤炭“三化”,转化煤炭经济结构有重要意义和带动作用,非常符合我市发展需求。

在煤与非煤的持续转型中,不断上演的一幕幕产业大戏,既是寿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也奠定和彰显了寿阳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隐含其间的经济硬实力与发展新活力,更是对寿阳优质营商环境的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肯定,寿阳已然成为非煤产业投资兴业的乐土,牢牢吸引了一大批生根型企业在这里起步腾飞。

8.jpg

全省新能源革命排头兵 寿阳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从2012年起,煤炭税收占比就逐年下降。那么,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大县的寿阳,今后的产业以什么来支撑?

“能源革命引领,产业转型创新。寿阳县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要瞄准示范县的定位,依靠改革推动、创新引领,全面推进能源革命,继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委书记郝鹏鸿给出了答案。

产业转型抓非煤,非煤产业抓重点。在全国上下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大潮中,寿阳,及时抓住了“新能源”这一支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中之重。2017年,寿阳新能源产业发展好戏连台,全县新型电力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000MW,年发电量200亿度,新能源产业已成为该县的新兴支柱产业。

2018年,这一新兴支柱产业又在拉长链条中不断提升:

寿阳顺利进入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强力推进1000兆瓦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美国远东能源、中石油、中海油、中联煤、国新能源、国际能源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综合开发煤层气资源,打造了抽采、集输、液化、发电于一体的全循环产业链;国新能源热电联产项目建成了126MW的装机容量,年发电能力达到7亿度,煤层气、天然气产业园的产值达到5亿元;阳煤、段王、潞阳3个集团的4个煤矿配建了低浓度瓦斯抽采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达到98MW,在建的还有博大京鲁9MW瓦斯发电项目;风能开发利用建成并网发电的平头晋能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近300MW;致力于实现废弃资源高效利用新突破,寿阳鑫世泰2×15MW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投入试运行,秸秆处理能力为20余万吨/年,可节约标准煤10万余吨,转化利用全县一半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截至目前,寿阳县煤层气、光伏、风力、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电力项目发展到13个,清洁能源不断抢占先机,积蓄着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

今年一开春,南京朗迪生新能源有限公司就与寿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2018年重点项目的“第一单”——总投资10亿元的斯特林电机制造基地项目,这意味着寿阳在新能源领域招商引资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寿阳县财政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该县财政收入共完成4146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47.66%,比去年同期增长36%,寿阳迈向全市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步伐铿锵有力。(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荐稿: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记者王海珠


【责任编辑: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