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从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看寿阳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日,据山西省财政部门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寿阳县财政收入完成8.2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再次提升,达到83%,非煤税收占税收收入的22%,位居全省第一梯队。由此,寿阳经济发展正式驶入了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税收占比逐年提升 非税收入逐年下降 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财政收入是政府理财的基础,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财力保障。寿阳财政收入从2015年的5.87亿元到 2017年的8.2亿元,两年间增长2.3亿元。 如果说财政收入是县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直接体现,那么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则是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晴雨表”。从2015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62%到2017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3%,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路飙升,印证了寿阳经济质量的不断优化。
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寿阳非税收入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从2012年的3.2亿元到2017年的1.3亿元,五年间寿阳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由32%下降到16%,下降近2亿元。税收收入一增再增,非税收入一降再降,这“一增一降”之间,正是寿阳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好佐证。

非煤税收五年连增 产业转型“转”出发展高质量
2017年,寿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亿元,同比增长34.6%,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标。2012年到2017年,寿阳县新设非煤企业1477户。2017年,在煤炭生产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寿阳县非煤企业又增加298户,非煤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8%,非煤税收同比实现13%的增长,占比达到22%,纳税超百万的非煤企业达到38户,结构比例之优位列全省第一。
煤炭税收比重由2012年的85%下降到2017年的78%,非煤税收则由15%跃升至22%。数字背后,是寿阳近年来深入贯彻转型发展新理念、提高经济质量和发展效益的不懈努力。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转型项目。2017年,寿阳县紧紧抓住转型项目集中攻坚的有利契机,做大项目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推进转型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在产业转型提升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努力争取煤转非煤项目建设,狠抓煤转化工和煤炭伴生矿资源开发利用。阳煤40万吨乙二醇一期20万吨项目投产,吨煤生产乙二醇0.43吨,产值提升了9倍,年可转化原煤70万吨;兰凯博200万吨醚基燃料项目,利用国家863计划专家组和工程院7位院士共同研发的国家专利新技术,用煤炭生产的甲醇为原料,生产替代传统汽油的新型燃料,市场价格仅相当于汽油燃料的三分之二,使煤炭的附加值提升了近10倍。
据统计,寿阳县2017年确定的92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其中就重点实施了光伏发电基地、强伟造纸三期、泓达化工一期和阳煤循环产业园铝产业等一大批非煤项目的启动建设。今年4月12日,山东泓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师立亮在寿阳县就拟建的煤基新材料及生物制造产业园项目进行洽谈考察,当天就与寿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入园投资协议。煤基新材料项目通过对寿阳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利用煤热解分质技术和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将本地煤资源转化为甲醇、醋酸、乙醇、丙酸等基础化工原料,并通过低温碳氢分离技术,合成可降解新型材料。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张保平表示,该项目对加快实现晋中煤炭“三化”,转化煤炭经济结构有重要意义和带动作用,非常符合我市发展需求。
在煤与非煤的持续转型中,不断上演的一幕幕产业大戏,既是寿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也奠定和彰显了寿阳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隐含其间的经济硬实力与发展新活力,更是对寿阳优质营商环境的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肯定,寿阳已然成为非煤产业投资兴业的乐土,牢牢吸引了一大批生根型企业在这里起步腾飞。

全省新能源革命排头兵 寿阳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从2012年起,煤炭税收占比就逐年下降。那么,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大县的寿阳,今后的产业以什么来支撑?
“能源革命引领,产业转型创新。寿阳县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要瞄准示范县的定位,依靠改革推动、创新引领,全面推进能源革命,继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委书记郝鹏鸿给出了答案。
产业转型抓非煤,非煤产业抓重点。在全国上下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大潮中,寿阳,及时抓住了“新能源”这一支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中之重。2017年,寿阳新能源产业发展好戏连台,全县新型电力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000MW,年发电量200亿度,新能源产业已成为该县的新兴支柱产业。
2018年,这一新兴支柱产业又在拉长链条中不断提升:
寿阳顺利进入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强力推进1000兆瓦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美国远东能源、中石油、中海油、中联煤、国新能源、国际能源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综合开发煤层气资源,打造了抽采、集输、液化、发电于一体的全循环产业链;国新能源热电联产项目建成了126MW的装机容量,年发电能力达到7亿度,煤层气、天然气产业园的产值达到5亿元;阳煤、段王、潞阳3个集团的4个煤矿配建了低浓度瓦斯抽采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达到98MW,在建的还有博大京鲁9MW瓦斯发电项目;风能开发利用建成并网发电的平头晋能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近300MW;致力于实现废弃资源高效利用新突破,寿阳鑫世泰2×15MW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投入试运行,秸秆处理能力为20余万吨/年,可节约标准煤10万余吨,转化利用全县一半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截至目前,寿阳县煤层气、光伏、风力、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电力项目发展到13个,清洁能源不断抢占先机,积蓄着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
今年一开春,南京朗迪生新能源有限公司就与寿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2018年重点项目的“第一单”——总投资10亿元的斯特林电机制造基地项目,这意味着寿阳在新能源领域招商引资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寿阳县财政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该县财政收入共完成4146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47.66%,比去年同期增长36%,寿阳迈向全市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步伐铿锵有力。(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荐稿: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记者王海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