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美国“超级高铁”来了,为什么是贵州铜仁

中经联播 公众号推广副本.jpg

美国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TT(以下简称HTT)于贵州省铜仁市启动了中国首个超级高铁线路,初始运营总里程为10公里。

消息公布之初,还闹出不小的乌龙。不少国内媒体错把这家美国超级高铁公司当作马斯克个人旗下的公司,甚至误用了“马斯克Hyperloop将在贵州建中国首条超级高铁”这样的标题。

什么是超级高铁?与传统意义上的高铁相比,超级高铁的时速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建造成本只需要传统高铁的几分之一,半分钟就可以发一趟车。

马斯克又是谁?和HTT什么关系?根据HTT公司公关团队人士的回复,“Hyperloop(超级高铁)是马斯克先生提出的概念,而我们是第一家基于这个概念开始生产超级高铁的公司。”

听上去高大上的项目合作,但网友好像并不买账。

超级高铁9999.jpg

除了对项目本身的质疑以外,不少人把关注点放在了贵州铜仁和中国的高铁技术身上,以下我们就顺着这两个方向来聊一聊。

01 为何是铜仁?

7月19日上午,贵州铜仁市与HTT公司在贵阳市举行《超级高铁体验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此项协议为HTT与中国签署的第一份Hyperloop超级高铁线路协议,也是HTT继2018年初在阿尔扎比和乌克兰签署协议后的全球范围内第12份协议和第3份商用协议。

中国城市众多城市,为何会选择贵州铜仁这个相对偏远,也并未被纳入国家高铁城市规划的城市呢?原因有三。

首先,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引人瞩目的“超级高铁”落地铜仁,必然可以先声夺人。无论是对HTT公司,还是对于铜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

其次,是地质条件。据HTT相关人士介绍,选择贵州的铜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铜仁地区地质条件特殊,有利于超级高铁技术的设计优化。

特殊之处在于铜仁所处的喀斯特地貌。对此,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无论是该公司之前在阿布扎布签约的项目,还是在乌克兰签约的项目,以及此次落地贵州铜仁的项目,或许是为了丰富试验条件和应用场景。

毕竟,试验条件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对于改进和完善相关技术是有利的。

除此之外,或许各国各地对于环保要求的差异也是原因之一。

据徐飞介绍,高速交通设施通常会对周边建筑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严格的评估。一般情况下,越发达的国家、人口越密集的大城市,对于此类的环境评估和项目的环保要求会越高。

现有高铁的最高商业运营时速为350km/h,其环境评估已经非常严格。那么,对于理论时速可以高达近千公里的“超级高铁”来说,环保要求只可能更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相对偏远的地区落地类似项目的难度,会相对小于北京、上海等人口千万级的超大城市。

02 能否搅动中国高铁?

关于“超级高铁”的认知,还得回到2013年,美国“高铁狂人”马斯克提出要建时速1200公里高铁,才让这项技术走出了学术界范畴。

那么,“超级高铁”能够成为搅动中国高铁的一条鲶鱼吗?

徐飞表示,“有外部竞争是好事,我们乐见其成。”其实,中国的高速铁路无论是在现有里程、在建规模,还是相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在超级高铁研发方面,中国也在快马加鞭。

事实上,我国在超级高铁相关领域的研究已取得成效。早在2000年,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王素玉带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世纪号”,证明了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在原理上的可行性。之后,全球第一个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也在西南交大搭建,理论时速达1000公里。

今年5月,西南交大首席科学家张卫华透露,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比例模型车试验线正在成都搭建,预计今年底前将建成并投入试验测试。

“很多企业来过,希望能马上投入商用,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离商用还差一步。”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邓自刚教授表示,重要的关卡,是载人试验。因为“超级高铁”速度之快,必须经过严格的载人试验和测评,确保安全性。

据了解,此番进军中国的“超级高铁”,需要建一条2公里左右的工程示范线,按1:1比例搭载列车,解决了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后,之后才能转向商用。这需要投入三四亿元资金,以及3~5年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日本的相关研究,预计要到2027年,东京到名古屋距离286公里的“超级高铁”,才能以505km/h的速度运营。而这样的技术,日本前后也耗时40年左右。

徐飞认为,“超级高铁”技术非常前沿,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系统,国内十几项分系统技术的研究都在扎实推进中,今后的重点是如何把它们有机集成起来,解决工程化和商业化的问题。“对于‘性命攸关’的科技,这里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而且每一步都需要非常严谨,要力争做到无懈可击。”

在他看来,“超级高铁”落地贵州铜仁,至少为中国提了一个醒:中国目前高铁技术的优势只是一种阶段性的优势。“在高铁和超级高铁上,技术的竞争永远‘在路上’,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也是退。”

在高铁前进的路上,“我们要不断突破新的速度纪录,率先抢占技术制高点。”徐飞说,“意志坚定不移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切不可急功近利。”

文字| 黄名扬


【责任编辑:祁飞】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