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南省中药材协会会长贾少谦先生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郑州讯 特派记者申成勇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随着《中医药法》在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及其配套文件的相继出台,中医药法律体系正逐步走向完善。依法提高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的可及性,充分发挥中医药“价值医疗”和“精准医疗”的优势,让“民族瑰宝”绽放新光彩,是我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内容。

河南省中药材协会会长贾少谦先生
中医药法实施一年来,经过各部门各地努力,出台了许多配套法规和政策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了中医药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更大作用。
经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和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河南省中药材协会于7月22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报告厅隆重举行成立仪式,按规定程序完成会议内容,贾少谦当选为河南省中药材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省内中药材种植(养殖)、饮片加工、制药、流通、经营、科研企业及中医医疗机构共百余家单位的代表,和应邀参加的领导嘉宾及媒体记者近300人参加并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日前,本网记者前往郑州对河南省中药材协会会长贾少谦进行了独家专访。

贾少谦告诉本网记者,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政策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很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河南作为中医药大省、中药材大省,共有中药材资源278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达37种,占全国总数的23%,拥有省级中药材种植基地8家,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经营、科研、检测机构达数百家,有中药材知名品牌数十个,中药材产量和人工栽培种植面积均具居全国前三位,中药材行业蓬勃发展,为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贾少谦告诉本网记者,河南中药材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材品种混杂、退化,中药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投入不够,新药研发能力不足,中药材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中药材生产体制和经营体制不够完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中药材领域缺乏全省性的行业组织,行业发展缺乏引领、规范、自律和充分交流合作的平台等问题依然存在,与河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中药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由河南省奥林特药业等单位和河南中医药大学部分中医药专家发起,100多家相关单位响应,在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南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领导指导下,河南省中药材协会应运而生。
据记者了解,《中医药法》成立一年来,中医药法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健康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各部门协调配合,有序推进了中医药法配套法规制定,《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5个配套制度先后出台并实施。各地多措并举,落实法定职责,各省均将中医药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有28省启动中医药地方条例制修订工作,河北已率先完成修订并颁布实施。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坚持广泛宣传,推进贯彻实施;坚持法规配套衔接有序,进一步履行好中医药主管部门职责;坚持服务指导,进一步推动各地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及配套制度实施落地,把中医药法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引向深入。
贾少谦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河南省中药材协会是由河南省内中药材行业从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省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今后将致力于当好党和政府助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督促协会会员自律,推动行业繁荣发展。真正做到协会所遵循的十六字方针:沟通政府、服务社会,交流合作,持续发展。

贾少谦同时表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对于中华瑰宝中医中药的传承和发展,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在接受教育时就了解祖国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其建议对在校的孩子,可以印制宣传册、教科书,让他们更加清晰、直观、系统地了解到中医中药。当前中医中药文化要想继续发展,首先是要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其次是大量培养专业的中医药人才;另外,还要重视假医假药的问题。中药的品质都要从源头抓起,监督管理不能放松。
贾少谦同时告诉本网记者,中医药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药”和“医”两方面。在中药的范畴里,比如药材的道地性、营养性,这些都与药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医”也与中医药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药种植领域,中药的地域、品种、粗加工方式将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因此这方面的人才短板一定要补齐。
发展中国传统医药,需做好两个层面的传承。 “中医的‘医’与‘药’自古就是统一的整体,必须从这两个层面继承好、发扬好中国传统医药。”在继承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创新。同时结合临床经验,研发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产品,不仅要服务好国内群众,还要走向世界。
贾少谦告诉本网记者,中外交流需要文化搭台,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推广普及,借力“一带一路”,让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首先借助政府机构改革的大势,打通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梗阻,特别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中医药真正惠及老百姓;其次是中医药是国粹,国粹的发展需要国法的保护。因此,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要把中医药法落到实处;再其次是中医药文化需要科普,随着“一带一路”列车的开启,中医药开始走向世界,中外交流在国内外都需要文化搭台,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推广普及,可以更好地让中医药为全人类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