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绥芬河电 记者李学坤】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第六届中国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国际商会会展部副部长王瑞、绥芬河市委常委付刚重点发布了本届博览会的总体情况。绥芬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石金奇主持会议。

新华社、新华网、中新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香港商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绥芬河广播电视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俄罗斯独立电视台、乌苏里斯克电视台等30余家中外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中国国际商会会展部副部长王瑞在发布会上说,第六届中国(绥芬河)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将于2018年8月8日-11日,本届博览会是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中国国际商会会展部、黑龙江省贸促会、黑龙江省商务厅、绥芬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承办。它是中国国际商会和绥芬河市人民政府通力打造的国内首个以口岸贸易为主题的综合性展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旨在构建一个集信息交流、展示展销、投资洽谈、贸易服务及口岸发展专题研讨为一体的国际口岸交易、交流平台。

左一为中国国际商会会展部副部长王瑞,右一为绥芬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石金奇
王瑞说,本届博览会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展商云集、国际程度提升
本届博览会为期4天,展览规模达3.5万平方米,以“加强口岸合作,促进贸易发展”为主题,分为互贸商品馆及中外书画馆、消费品馆、进口商品馆、区域合作城市馆、木材馆等5个主题展馆和1个室外展区。目前,共有426家企业报名参展,标准展位数量433个,特装面积1611平方米,企业来自俄罗斯、韩国、加纳、德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以及福建、辽宁、河北、山东、黑龙江等21个省和台湾地区。
二是客商齐聚、平台效应彰显
本届博览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商云集的同时,更加注重客商邀请,国内和国际吸引力都在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已确定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新华社、中央财经大学,以及各省市商务、贸促系统和口岸城市的代表将来绥参会。来自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各城市、韩国FTA产业协会、日本驻沈阳总领馆等国际嘉宾代表,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团也将前来参会。
三是活动丰富、对接洽谈密集
本届博览会进一步聚力创新,强化实效,深化“大平台、精对接、细洽谈”新理念,把展览、论坛、对接有效整合融通,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的专业服务平台,博览会期间将现场组织各类丰富的商务、洽谈、对接等配套活动,主要包括第二届中俄可持续林业产业发展(对接)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开幕式暨中外合作恳谈会、博览会开馆仪式暨巡馆活动、俄罗斯文艺演出、中俄信用合作发展论坛、中外书画家精品展启动仪式、黑龙江省职工书法大展开幕式、第三届俄罗斯食品、水产品采购对接会等。
四是注重实效、内容走向专业
本届博览会充分发挥绥芬河根据绥芬河口岸城市的优势资源,按行业及产品类别划分展区,新增互贸商品馆及中外书画馆和木材馆两大版块,突出专业性,为今后走向专业展奠定基础。

左一为市委常委付刚
发布会上,绥芬河市委常委付刚代表第六届中国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组委会和绥芬河市委、市政府,介绍了第六届中国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筹备情况。
他说,中国国际口岸博览会从2013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六届了,得到了国内外官方团组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不仅提升了口岸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了沿边开放步伐,更为企业搭建了投资合作平台,拓宽了贸易规模和领域。“加强口岸合作、促进贸易发展”的大会主题,强化了国际间、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说,近年来绥芬河市围绕“口岸合作和贸易发展”的大会主题,推进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口岸功能日益完善。绥芬河市拥有公路、铁路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是全国第三大、我省唯一的对俄铁路口岸。近年来,通过扩能改造,公路口岸实行12小时通关,过客能力达到600万人次,铁路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年输送旅客能力达到2000万人次,综合过货能力提高到3850万吨。2017年,绥芬河口岸过货1137万吨,历史性突破千万吨大关;过客106.8万人次,实现八年来最高。绥东机场主体工程开工,预计2020年运营,将开通国内航线和俄、日、韩的国际航线,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同时,大力优化通关服务环境,相继实施“三个一”通关、中俄海关监管结果互认、大宗商品境外预检、特殊商品先放后验、铁路口岸舱单归并等改革措施,增设了互贸旅客专用通道和鲜活食品绿色通道,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二是物流通道更加便捷高效。绥芬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近年来,我们借助“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机遇,全面开通了哈尔滨至绥芬河经俄远东港口到日韩及我国南方港口的“哈绥俄亚”五定班列,内贸货物进境口岸扩展至上海、宁波等15个。自2016年6月开通至今,已累计发出114个班列、12636个集装箱,货量18.95万吨,货值18.95亿元。当前,我市正在谋划建设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中俄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平台,提升集装箱、大宗商品、冷链运输、跨境电商等配套服务能力;争取开通公路口岸16小时通关,实现货物大进大出、人员快进快出。我们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打造功能齐备、连接中俄、贯通欧亚的综合交通网络。
三是开放水平得到新提升。近年来,我市相继获批了粮食进口、整车进口、猪肉出口和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进口等特许经营口岸,实行了俄罗斯人进境免签、境外旅客离境退税等政策;中俄自驾游政策取得突破,中方公民经俄联邦旅游署批准后可自驾小汽车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开通进出境客车和货车自动验放;开通口岸进出境旅客自助查验通道;探索开通绥芬河至格城人民币与卢布现钞调运业务。在互联互通上实行公路口岸7天16小时工作制度。协调俄方加快公路口岸建设,推动绥芬河至格城26公里铁路扩能改造,开通绥芬河到海参崴的旅游专列,争取跨境自驾游常态化。这些政策的落地,使绥芬河成为享有特殊政策最多、开放环境最优的口岸之一,必将迅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四是产业平台优势更加广阔。绥芬河拥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4个国家级功能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2年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已有中林集团、万泰集团、曲美集团等90户行业领军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控制面积1.8平方公里,是全国第六个、我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在税收、贸易、外汇管理等方面享有特殊优惠政策,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了侨兴现代农业、中鼎牧业、海吉美水产品、商和精酿啤酒等龙头企业;互市贸易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三个国家级中俄互市贸易区之一,1999年经两国政府外交换文确认生效,享受进口商品8000元免税政策,建立起互市贸易真边民、真交易、真俄货、真实惠和人到、证到、货到、钱到的“四真四到”全新运营模式,2017年交易额实现4.4亿元,税收1450余万元;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于201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面积1284平方公里,是全国第六个、东北三省首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我省“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重要抓手,2017年2月,省政府出台《支持绥东试验区建设若干意见》,赋予税收、土地、产业等7方面35条优惠政策;2018年1月,省政府下放试验区15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3项辖区内审批权;印发《进一步支持绥东试验区建设若干意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享受省级许可、创新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赋予一批扶持举措。目前,试验区已推行了设施联通、商事登记、产业模式、金融创新等13个方面先行先试举措。
五是创新模式激发新动能。为了适应新常态新形势新变化,我们从创新方式、优化结构、拓展市场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贸易业态,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引进北京航天信息集团创建了中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了“中俄云仓”,成为全国首个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单日发送电商包裹3000-4000件。2018年上半年,海关验放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总额完成625.7万美元。塑造跨境旅游新品牌。谋划建设新国门景区建设、系列主题博物馆、温泉体验区等一批景点景区,推出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医疗旅游等一批旅游产品,开展中俄体育交流大会、中俄文化艺术节等一批品牌活动,持续搅热城市人气,叫响跨境旅游品牌。开辟俄货交易新市场。推进互贸、俄货、电商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价格最低、质量最优、种类最全的俄罗斯进口商品集散地。目前,俄货市场面积达5.4万平方米,实体店铺500多户,网上店铺7200多家,俄罗斯商品种类超过1400余种,参与分销的全国代理商有3万余家,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俄货“买全俄、卖全国”。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开创了国内首条俄罗斯人创业大街,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俄罗斯人创业基地,入驻商户21家。成立了中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中心,提供政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