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解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宁夏实践

孟秋时节,贺兰山下绿洲千里,黄河两岸稻菽浪涌,六盘山间草木葱茏,祖国西北塞上大地一片生机盎然。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施行开启了宁夏繁荣发展的新纪元。60年一甲子,勤劳的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个繁荣、稳定、和谐的宁夏呈现在世人眼前。

开创先河坚定不移阔步行

宁夏同心县城南,古朴典雅的同心清真大寺被一片绿柳古柏围绕,显得幽静祥和。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寺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的诞生,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初实践。

1936年6月,西征红军到达宁夏豫旺县(今同心县),解放豫旺全境后,中共中央决定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同年10月20日至22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同心清真大寺隆重召开。全县300多名各界代表欢聚一堂,讨论通过了《新土地法》《新婚姻法》《减租减息条例》等法规,并选举了县政府领导人员。

长期研究这段红色历史的党史专家杨文元说:“虽然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存在时间很短,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立的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初实践。”

22年后的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宁夏各族人民坚定跟党走,开启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60年来,宁夏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平等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宁夏始终把法治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途径,共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等166件地方性法规,批准地方性法规76件,有效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

宁夏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据介绍,60年来,自治区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都保障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在市、县党政正职中也保障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同时,宁夏通过“走出去”“选上来”“沉下去”,有计划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基层一线锻炼。目前宁夏少数民族干部比例稳步提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比例基本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一致。

共建共享塞上大地展新颜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充分体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60年来,塞上大地沧桑巨变,一组组经济数据、一个个民生政策、一张张百姓笑脸皆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好的注脚。

1958年自治区成立伊始,宁夏是全国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农业粮食产量不足70万吨,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8亿元。60年来,宁夏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生产力得到解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7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达3453亿元,是1958年的1053倍。工业增加值从1958年的0.4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6亿元。粮食产量达到368万吨,人均543公斤,居全国前列。

不单单是数量上的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把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一批工业产业迈向高端,枸杞、酿酒葡萄、滩羊、供港蔬菜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让各族群众共享美好生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初心。1958年,宁夏大多数百姓生活在贫困中。改革开放以来,从三西扶贫、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到西部大开发、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精准脱贫攻坚战,宁夏各族群众在党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出贫穷的泥淖,走向美好幸福的生活。

因生态移民政策,回族群众马玉花2012年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搬迁到黄河边的平罗县,她的命运由此改变。如今她在村口的扶贫车间里织手套成为“蓝领工人”,孩子在村幼儿园上学,工作顾家两不误。马玉花说:“稳定的工作让我心安,再也不用过靠天吃饭的日子了。”

经过数十年的扶贫开发,宁夏贫困人口从1982年的近120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如今宁夏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3.4万元,各族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领域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团结进步各族群众一家亲

60年来,宁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1983年起连续35年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模范个人表彰大会,多年坚持开展“滴灌式”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已成为宁夏一张亮丽的名片。

银川市西夏区共享社区退休老人王菊茹除了自己的女儿,这些年她先后多了蒙古族儿子巴特尔、柯尔克孜族女儿古丽巴努尔、维吾尔族女儿夏伊达和热娜。“我经常给孩子们打电话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遇上节假日,孩子们有空就回来一起吃饭团圆。”王菊茹说。2015年起,共享社区和北方民族大学开启“结亲互助”活动,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和当地回汉各族群众组成大家庭,互帮互助,亲如一家。这是宁夏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社会结构、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宁夏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使民族团结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宁夏在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普遍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民族常识和民族理论常识教育。在吴忠市利通区第一小学,每个学期都要举办一次民族团结征文活动、一场民族知识竞赛,各班定期召开“各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队会。

回族青年李潇见义勇为身负重伤仍与歹徒搏斗,回族护士虎蕊把无人看护的汉族老人接回家照料多年……这样的民族团结典型故事在塞上大地不胜枚举,广为传颂。宁夏通过模范表彰大会和模范人物评选等活动,弘扬民族团结典型,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如今的宁夏,各族群众共庆节日,婚丧嫁娶互相走动,同住一栋楼,共上一所学,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已经深深植根民众的心田。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