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洗衣粉油条、硼砂烤冷面……路边摊的这些传闻是真的吗

1123409186_15366219162721n.jpg

辟谣

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一些上班族抽不出时间做饭,他们往往选择在路边摊上吃一口,这样方便又省时。

但一些传闻却让人们对路边摊美食望而生畏:“色泽金黄、口感酥脆的油条千万别买,里面放了洗衣粉”“为了让隔夜的玉米不馊,街头的玉米都是用洗洁精煮的”“街边烤冷面那么筋道是因为添加了硼砂”……

那么,这些传言是真是假?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探寻真相。

传闻一

油条酥脆是洗衣粉的“功劳”

油条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其制作方法考究。首先是发面,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待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时,再加入适量明矾、小苏打和食盐进行揉和。然后将面团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块,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炸。

明矾和小苏打溶于水后,高温油炸会使二者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明矾的水解产物氢氧化铝能吸附水中杂质,形成絮状物矾花,使油条口感酥脆。

但一直以来不断有消费者表示,部分黑心商家在油条炸制的过程中加入了洗衣粉。因为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能让油条看起来蓬松、个儿大。

有专家表示,洗衣粉最主要的成分是表面活性剂。用洗衣粉代替小苏打和明矾后,发面效果很好,甚至发面速度比常规的小苏打加明矾的组合还要快。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会产生一种单分子层膜,这种膜可使气泡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所以揉进湿面团的洗衣粉能让面团发泡、膨胀。但高温食用油打破了气液界面的平衡,原先被分子层膜包裹的气泡就迅速消失了。因此只要经过高温油炸,加入洗衣粉的面团就会塌下去,使油条变得暗淡无光,像木棍一样。

“加入洗衣粉的油条不好看、不好吃、不好闻,商家这么做只会砸自己的招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但实验证明,在制做油条的面团中加入洗衣粉不仅达不到蓬松的效果,还会使其产生怪味,消费者可轻易识别。

传闻二

加洗洁精后煮玉米不会变质

煮玉米是一种常见的街头小吃。不少消费者认为,这种水煮食物制做方式简单,一定比炸烤类路边摊食品要干净。然而,网传一些商贩在煮玉米时放入洗洁精,这样煮出的玉米放一整天都不会变质。事情真是这样吗?

对此,不少专家和民间人士做了相关实验:同一根玉米被掰成两段,分别放入清水和加入洗洁精的水中煮。结果发现,加了洗洁精的玉米和没加的在口味、香味上有明显差异。

朱毅说:“煮玉米被加入洗洁精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这样做除了会产生异味,没有其他‘功效’。为了防止玉米变质、给玉米增色,非法添加防腐剂、玉米香精及玉米黄色素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有知情人士透露,煮玉米卖不完第二天还能接着卖不会馊的原因是,一些商家在这些煮玉米里放了玉米香精。玉米香精的配料是纯净水、食用酒精、丙二醇、食用香料。丙二醇是一种黏稠、微甜的液体,具有吸湿、润滑和抗菌的功能,和酒精一起用,可以提升抑菌效果。

“玉米香精”本身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仅仅是摊贩为了吸引客流,保证食品鲜度而使用的添加剂,少量食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60—2014中丙二醇的食用范围规定里并没有玉米。所以,用丙二醇来煮玉米就属于超范围使用,属于违法行为。

传闻三

烤肠原料是会致癌的仿生肉

很多人将烤肠称为路边摊“一哥”,随处可见的烤肠是很多人的最爱。可另一边公众对烤肠安全性的质疑从未停止,不少消费者坚信烤肠使用了仿生肉,吃多会致癌。

售价为一两元的烤肠,会用纯肉吗?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朱毅表示,大部分在路边出售的烤肠虽具有肉的香味,但肉含量很少,它们主要由淀粉、大豆蛋白加工而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仿生肉,但这类肉本身并不会致癌。

专家表示,仿生肉和素食馆里的肉味素菜烹饪道理是一样的。大豆蛋白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像一些“三高”患者和有减肥需求的人群,吃这类的食品反而更有好处。而且仿生肉由于用的是大豆蛋白,其中并不含有肉,反而没有加工肉致癌的风险。

但朱毅指出:“如果用仿生肉做的烤肠加入了过量的添加剂,那么一旦长期食用就会增加肝脏负担,而且烤肠的烹饪方式——高温反复加热烤制也会致癌。此外,如果商家没有用仿生肉而是用了来源不明的肉,比如被毒死的家畜、狐狸、老鼠等非食用肉或用丢弃的烂肉、废肉、过期变质肉、病猪肉等伪劣肉制成碎肉加工肠就会有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

传闻四

烤冷面筋道皆因放了硼砂

“烤冷面之所以这么筋道,是因为加入了化学物质,甚至加入了剧毒化工原料硼砂。”人们常能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的消息。

但我国多地食品卫生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显示,确实有个别商家在冷面中加入了硼砂,但大部分被抽检的冷面成分均无问题。

硼砂学名四硼酸钠,在水中会呈弱碱性。朱毅介绍,冷面在加入硼砂后,会提升口感和保水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筋道”。

但硼砂可与胃酸作用产生硼酸,硼酸可能会导致急性中毒,通常表现为呕吐、腹泻、皮肤红斑等症状。同时,硼砂可在人体内积存,长期累积后对健康不利。由于硼砂具有一定危害性,早在199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硼砂,而且现代食品工业中能替代硼砂的添加剂也有很多,商家们没必要冒险去使用它。

那么,烤冷面筋道的口感从何而来?专家表示,这种“嚼劲”主要来自于面筋。面筋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粘糕状筋力物质,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非极性的醇溶蛋白和极性较大的谷蛋白。

当然,并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商贩会滥用硼砂以提升烤冷面的筋道口感。更可怕的是,朱毅表示,添加了硼砂的食品口感不易被识别,消费者很难分辨。

因此,青海大学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王秀娟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因为路边摊食品原料难以溯源,卫生条件常常无法达标,建议消费者少吃或不吃路边摊食物。”(记者 张蕴)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