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QQ现“约死群”男子潜入一个月劝近20人放弃自杀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中外专家学术研讨会现场。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中外专家学术研讨会现场。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原标题:我劝你活着

一个月的时间里,胡建明在QQ上加了55个有自杀倾向的好友,劝说近20人放弃自杀的念头,协助警方救回4个正在实施自杀的人。但直到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执着地角力,其实只是在“救自己”。

几个月前,儿子胡靖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QQ“约死群”。没过多长时间,这个21岁的年轻人就自杀而亡。

起初,胡建明只想弄清楚,儿子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这个46岁的父亲过去从来没用过QQ,连怎么加群都不会。他为此专门申请了账号,一点点摸索着使用。

他潜入“约死群”里,一个个地添加想轻生的人,问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有人说自己“活得和狗一样”,有人见他有意劝生,说自己吃饭有困难,隔三差五找他要钱,也有人一听他讲道理,就开始骂人,说他高高在上,不懂自己的痛苦。

这些群里多数成员都是90后,正是和儿子相仿的年纪。他相信,“不知道哪句话也许就能救回一个孩子”。他每天被群里的人辱骂,嘲讽,还是坚持和他们聊到凌晨4点。

“约死群”里的年轻人,平时的话题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突然出现的相约自杀的发言,总是能引起大家倾诉自己悲惨的生活,埋怨社会和父母。为了防止群被封,他们还约定用“4”代替“死”,自杀的手法也用其他词语代替。

加入群后的第一个晚上,胡建明就把姐姐喊到家里,他感到浑身发凉,需要人陪着。“他们那种状态让人害怕,就像黑洞一样。”

儿子自杀前是不是也这么痛苦?胡建明不敢想这个问题。这位父亲之前从没感觉到儿子有自杀的想法。胡建明回忆,他们父子俩虽算不上无话不谈,但平常关于工作、生活的聊天并不少,胡建明发现儿子状态不好时也会主动找他谈心。去年年末,胡靖主动说“请老爸支持一下”,希望他能投资8万~10万元给自己开淘宝店,胡建明立刻就答应了。

5月22日胡靖最后一次离开家前洗了一个澡。这个爱干净的男孩子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喷上了古龙香水。“饭快熟了。”见儿子要出门,胡建明喊了一声,却没有得到回应。半个月后,他从警方手里领回了孩子的尸体。

胡建明对儿子最后的印象,是一个匆匆往外走的侧影。意识到那是与儿子见的最后一面后,他很多次回想那个下午,希望找到有关自杀的蛛丝马迹。最终他只能接受,内向的孩子连一句话都没留给自己。

刚得知孩子的死讯时,愤怒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在警方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与孩子相约自杀却未赴约的网友“前度”。“前度”担心被胡建明起诉,只是说他和胡靖是通过“约死群”认识并学会这种自杀手段的。

胡建明认为,腾讯作为平台应该为此承担责任。这并非没有先例,中国最早的网络相约自杀诉讼发生在2010年,当时平台被判承担10%的民事责任。但胡建明起诉平台的想法被媒体报道后,几个点赞最多的评论都在骂他,说他是找人背锅,想要讹诈。

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胡建明说,自己其实只是想要一个交代,他们的家境并不在乎赔偿。他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让平台重视这个问题。

常住河北的他咨询律师后了解到,自己前前后后至少要到事发地武汉10次,他没有精力这么做。但被“前度”拉进了几个约死群后,他发现,在那些群里,儿子成了众人模仿的对象。

群友告诉胡建明,很多群里都在转发胡靖留下的详细的前期准备和流程,已经有人学习并使用了胡靖的方法。一想到自己家庭的悲剧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家庭,胡建明就觉得痛心。

群里传授的死亡方式加大了死亡的概率。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童永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有自杀倾向的人,只有不到10%的人会去实施。在“约死群”里,他们相互怂恿。“本来拉一把就能救他们,可‘约死群’起到的是踹一脚的作用。”

在“约死群”,胡建明有时会被对方称作“行凶者的父亲”,说他没资格劝生。他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些,把心思都放在劝生上。

加入“约死群”以后,胡建明才知道自己并不是这里唯一的劝生者,他还认识了一个叫李俊光的20岁年轻人。李俊光曾因欠下赌债试图与人相约自杀,醒悟后他不想别人和自己一样做傻事,也成为劝生者卧底“约死群”。他们组建了劝生者群,因为“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

他们轮流值班,盯着群里的发言,尤其注意类似遗言的消息。胡建明摸索出来,向自杀者所在地公安部门报警,提供自杀者的手机号,挽救成功的概率非常高。他没能找到与平台沟通的方式,便向平台公司所在地深圳的警方报警,提供“约死群”的群号,一般1~2天群就会被封。

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卧底一个月时间,胡建明知道群里至少有10多个很活跃的人约死后没有再登录过QQ。“基本可以确定他们离世了,否则肯定会回到群里的。”

“约死群”被解散后,这些人往往一天内就能在新的群里重新聚集。他们用来通知新群号的群一直没有被查封,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也有他们的“据点”。

胡建明意识到,让他们放弃自杀的念头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为了对症下药,要先知道他们自杀的原因,他们到底怎么想的。

他问这些产生自杀念头的年轻人对父母的看法,人生理想,以及最后悔的事情,希望了解他们的内心。他还有一个私心,如果能弄清楚每一个年轻人自杀的原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孩子的死因。

他得到的回答大多是负面的。一个“约死群”群主“疯癫狂人”在群里说“我的父母是狗屎,是恶魔。他们没什么本事还要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这个回答得到了群里多数人的赞同。

群里的人笃信死亡是最好的解脱,对他们来说,劝生者在干扰他们做正确的事。很多人专门加胡建明为好友,就为了辱骂他。胡建明想鼓励那些积极想法,但很快就因为发言“太正能量”,被踢出了群。

碰到愿意说话的,胡建明就会劝说要多想想父母,多想想美好的事情。他说自己的策略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有人在关心他们,劝他们和父母谈心,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曾被胡建明劝回来的网友“孤舟一横”一直在生死的边缘摇摆。他每天在社交平台更新很多条消息,都有关生死。这个28岁的年轻人已经五六年没有工作了,他有严重的社交障碍,一见人就浑身发抖,紧张得说不出话。

“孤舟一横”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已经数次购买过自杀的工具,因为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见到胡建明以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死只会让父母更加悲伤。

在和这些年轻人聊天的时候,胡建明忍不住会想,如果当时有人这么劝胡靖,如果自己能像关心这些孩子一样关心胡靖,儿子也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他一直到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胡靖在自杀前两个月买过很多关于人生和生命的书。“可能很久以前,他就陷入了对生命的彷徨中,但是他想不明白,又不愿意说。我们做父母的认为孩子还小,还是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

“我其实不是在救他们,我是在救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灵魂。”胡建明告诉记者,“我失去了什么东西,就想要得到什么东西。”

胡建明觉得,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常常被这些儿子的同龄人触碰。一些没聊过天的人知道他家的情况,特地发来消息说希望他坚强。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劝说下放弃了自杀,郑重地发来消息感谢他,“我很想活下去,如果我有你这样的爸爸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但是接近这些年轻人并不容易。李俊光年轻,又曾是其中一员,很容易和群里的人混熟,尤其遇上同样欠赌债的,往往经历过的套路、借钱的借口都一样。胡建明和这些后辈沟通起来难一些,总是要通过红包打开局面。

为此,他一个月花了超过5000元钱。“我示好,让他们知道我无所求,至少能对上话。”碰到有人找他要几十元钱吃饭,他从不吝啬。有人决定去找工作了,他还发红包给他打印简历。

有人回复他几个大哭的表情,说父母不理解自己,有人发来大段文字倾诉自己的遭遇,也有人每天主动找胡建明说话,聊自己的饮食、生活中发生的事,还问胡建明在忙什么。他从来都是第一时间回复他们的消息,想尽办法和他们多说几句话。

和那么多年轻人聊过后,胡建明觉得家庭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他告诉记者,很多人自杀时,都会对父母感到愧疚。他曾在群里看到一封遗书,遗书的主人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一直花父母的钱很内疚,“就当没有生我”,还留下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里面有300元钱,是他全部的积蓄。

“很多人只是缺一个关心自己的人,轻轻拉一把就能回来。”胡建明说。“他们内心很孤独,缺少温暖。”

李俊光很熟悉那种感受。产生自杀念头之前,他和父母的交流几乎为零,觉得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只会说教。尽管,他的父母累计为他还过近百万元的赌债,还给了他一笔钱做生意。但他又忍不住去赌,生意也做不下去了。欠下近30万元后,他被赌博认识的人拉进“约死群”,很快就产生自杀的念头,去了另一个城市。

他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不断下坠。决定自杀前,他在一个电动车车棚给手机充电。一个卖水果的老人路过后,又折返,放了一个塑料袋在垃圾桶边。李俊光过去一看,发现里面有几斤水果和一包薯条。

李俊光那天穿得很整洁,“如果东西给到手上,我一定不会收的”。但实际上,他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一个陌生老人的善意让他放弃了自杀,那是几个月来他感受到唯一的温暖。“我突然觉得,我才这么年轻,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自杀,太不值得了。”

但在约死群里,李俊光见过太多因为欠了两三万元钱,或是和父母吵了个架,分手而寻短见的人。

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局谢杨2017年发表的《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34岁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位死因。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怎么会有人因为这么小的事情自杀。其实这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童永胜告诉记者,所有走到这一步的人,一定是经历了漫长的挣扎,可能是长期的压力、亲子关系不和或是抑郁症。

直到现在,胡建明也不敢说自己弄明白了儿子自杀的原因,只是从群里得知,儿子两年前就有了自杀的念头。

他猛地想起,儿子曾有一段时间非常反感自己的工作,说“搞淘宝的都是神经病”。那是腼腆的儿子为数不多表达情感的时候,但他没有在意,觉得孩子只是发发牢骚。后来胡靖自己振作起来,他就更没放在心上了。

胡建明无数次回想儿子发脾气的场景,可能孩子那个时候就已经有自杀的倾向了,自己却忽视了。

童永胜告诉记者,自杀者实施自杀前,往往会发出一些信号,只是周围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告别,或是处理自己心爱的物品。“约死群”里一个年轻人自杀前,就特意卖掉了自己珍爱的游戏装备。

没读过高中的胡靖一直攒着劲想闯出一番事业。胡靖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信息,几乎都是在感慨成家立业的压力。在他心里,作为男人必须要“创业成功买房买车”“让我的女人幸福”,但没有学历也没有手艺让他感到“压力很大”。

这些话,胡建明从没听儿子提过。父子俩有很多亲戚朋友都在淘宝开网店,收入很高,他推测,平常的言谈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后悔给儿子讲那些成功的故事,后悔没有告诉儿子,创业本就容易失败,家人愿意随时无条件帮助他。

“如果我们能多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这家人的悲剧很可能能避免。”童永胜说。他认为,社会层面的宣传对自杀预防是最重要的,要让人们正确认识抑郁情绪和自杀的想法,消除歧视和耻辱感。“这比多少个医生、劝生者都管用。”

胡建明过去对这些知识几乎没有了解。他反思,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父母并不觉得抑郁是个事儿,也不想面对死这个话题。他希望自己的悲剧能让更多人关注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的家庭给孩子的影响,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动向。

胡建明已经退出了所有“约死群”。忍着丧子之痛与自杀搏斗了一个多月后,他觉得自己“心力已经耗尽了”。

他打电话报警,解散了数十个“约死群”,次数频繁到110接警员都认识他了,却无法阻止那些群死灰复燃。相约死亡的消息一条条在手机里弹出,胡建明只觉得自己越来越难接近这些自杀者。

网友把他称作英雄,只有他知道,自己其实是最无力的那个人。

“讲几句温暖励志的话很容易,但解决问题太难了。每天陷在生死抉择的情绪里面,我无法承受。”胡建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帮助那么多人,每一个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压力太大了。

童永胜很理解胡建明的感受。他见过这样的人,很有热情,但难免缺乏经验技巧,“自杀干预本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他们对劝生的难度往往也估计不足。他们多数一直没有走出亲人自杀的阴影,之后又目睹了那么多生死,“其实他们自己也是需要心理援助的群体。”

如今,胡建明还在不断收到在他的劝说下放弃自杀的人的消息,其中就有曾与胡靖相约自杀的“前度”。胡建明没有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而是不断鼓励他向前看。现在,“前度”也变成了一个劝生者。

胡建明希望,他给那个黑暗世界撑开的豁口能关得慢一点。

(应采访对象要求,胡建明、胡靖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嘉兴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