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宠物犬伤人事件频发生 不文明养犬现象何时终结?

“爱狗,从来不应该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恶毒的人,请千万不要用爱狗来说事。”

9月13日,在北京南三环草桥附近某小区担任物业经理的王明霞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话,针对的则是近日成为舆论焦点的杭州某网红遛狗不拴绳,还涉嫌故意伤害孕妇事件。

恶犬伤人、遛狗不拴绳、随地排泄、街头狂叫……近年来,随着养犬数量增加,不文明养犬行为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今年8月初,甚至有人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声要求毒杀流浪犬和不拴绳的宠物犬。

遛狗不拴绳的恐惧

吴凡(化名)是北京某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他处理过很多因犬吠扰民、犬咬人等造成的邻里纠纷。“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社区里养犬的人也越来越多。养犬虽然是个人权利,但也不能不顾他人感受”。

在去年媒体针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的受访者称周围养犬人能够做到文明养犬;33%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能做到文明养犬;42.3%的受访者认为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做到文明养犬;15.7%的受访者认为几乎都做不到。

据山东省某高校学生赫琳介绍,在她居住小区的花园里、广场上、停车场里,经常能看到犬的粪便,“一不留神就会‘中奖’。有的人在小区花园里给自家的犬梳毛,掉的毛不作处理,随手扔到地上,风一吹到处都是”。

除了宠物犬的粪便,遛狗时是否应拴绳曾一度成为不少纠纷的导火索。

今年年初,在北京上大学的刘娟便被小区里突然冒出扑向自己的宠物犬吓到,“宠物犬的主人非但没有道歉,还责怪我大惊小怪。当时我挺气愤的,但想到自己是因为实习所以暂时租住在那个小区,害怕得罪人,也就算了”。

今年8月,家住湖北的孟小姐也被小区里的巨型泰迪扑倒。“我出门遛狗是拴犬绳的,遇到一只巨型泰迪突然扑向我家的宠物犬,还把我也扑倒了。”孟小姐说,她爬起来和对方理论,得到的回答竟是——“没钱买狗绳”。争执之间,对方频频爆粗口,孟女士无奈只好报警。

8月4日18时许,在大连某小区附近,71岁的王老太推着外孙女从外面回来,突然感到腿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往前走了两步觉得腿疼,一回头发现是一只白色小狗咬了自己一口,伤口见血。老人大喊一声“站住”,白色小狗的主人不但没理,还抱着狗快步走远了。

据老人描述,小狗当时没拴绳,主人是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她明显意识到自己的狗咬了人,仍匆忙离开。事后,老人去医院处理伤口,并注射了狂犬疫苗。

更有甚者,8月14日傍晚6点半左右,厦门市民林先生9岁的儿子在小区大门口玩耍,突然被一只狗扑倒,腿被咬了一口。

让林先生想不到的是,这只狗的主人跑过来抱着狗离开,连孩子的伤势都没问一下。林先生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医院,医院诊断受伤程度为三级,为其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前后花费900多元。

之后,林先生通过调取监控视频看到了事发经过,四处打听,知道了那只狗的主人的联系方式。林先生给狗的主人打电话希望对方道歉并赔偿,但那只狗的主人不承认是她的狗咬伤了孩子,直接挂掉电话,之后电话就一直打不通。

不过,也有不少养犬人认为拴绳遛狗是基本素质。家住山东的陈女士因为养犬结识了小区里的爱犬人士,大家约定好出门遛狗时要拴绳,“应该要拴绳的,有些孩子和老人是害怕狗狗的”。

北京市民冯硕家中养了一条柯基犬。他认为遛狗时牵引、及时清理犬的排泄物是每个养犬人应该做的。“不能因为养犬就破坏公共环境,给其他人带来麻烦。我平时不仅会清理狗狗的粪便,还会携带一塑料瓶水,把狗狗的尿用水冲一下”。

养狗产生纠纷难处理

宠物犬伤人有多严重?

2018年7月18日,21岁的大学生刘显飞在父亲怀里去世,从狂犬病发作到去世仅仅三天。

去世前,他在房间里不停嘶吼,还将病房的床单被罩撕得粉碎。

造成这一悲剧的,仅仅是因为刘显飞在6月下旬驱赶一只没有牵绳的小狗时,手被小狗的牙齿刮破皮。

2018年7月,广东中山年仅4岁半的男童小沛(化名)被严重咬伤,面部惨遭毁容。孩子的整个脸部被缝合了密密麻麻数十针,背部、手臂也多处被咬伤。肇事的狗当时就在路边,由于没人管,这才酿成恶果。

这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犬伤人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犬的主人对自己的犬很放心,觉得自家的犬温顺可爱,就算不拴绳也不可能伤人。

“恕我直言,你觉得可爱,但是在别人的眼里它就是危险的来源。天气热起来,狗狗发情起来,谁能够管得住?宠物犬把主人咬死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何况是路人?”作为物业管理者,对于无法做到文明养犬的养犬人,王明霞很无奈。

之所以如此无奈,也是因为对于不文明养犬造成的问题,作为物业的王明霞不知道自己的权责底线到底在哪。“比如前一阵子北京连续下雨,就有人在地库遛狗,业主投诉说车轮边有狗尿、晚上回家在车库被大狗吓到等。因为遛狗时间不确定,我们只能派人劝导几次之后再贴告示,但收效甚微,我们最后只能是在车库安排两名保安专职巡逻”。

在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某小区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瑞赢物业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困惑,“来物业投诉遛狗不拴绳的业主实在太多了,每天业主群里都会有抱怨,有的业主还称‘遛狗不拴绳真是拿别人的生命在开玩笑’。但我们物业只能提醒、建议和劝说,不能强制业主的行为”。

由于每天投诉的人实在太多了,瑞赢物业还专门出台了《规劝措施》,其中包括用小喇叭播放养犬规则、保安口头劝诫;对于拒不改正的,物业公司将形成记录并进行通报批评。即使这样,投诉的比例依然很高。

今年5月23日晚10时许,四川广元市民吕先生带着妻子、儿子回家时,从小区正门进入,走到一幢楼下时,一条白色大狗突然窜出,直接扑倒了走在后面的3岁儿子,并将其头部咬伤。吕先生见状,一脚将狗踢开,并在地上捡起一根木棒,追着将狗打翻在地,直至将狗打死。事情发生后,没有人来认这条狗。

孩子到医院缝合了10针,吕先生一直在寻找狗主人,至今没有结果。有律师认为,如果找不到狗的主人,物业公司将因没有尽到安全义务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这样的说法,物业表示自己也很无奈,甚至向记者吐槽说:“业主不听劝总不能把业主抓起来吧。”

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反映,很多业主在被宠物犬咬伤以后选择直接报警,但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

“警察也只是让对方向我道歉,对方拒不道歉,直到现在,一个月过去了,我也没有听到他对我道歉。”孟小姐对记者说。

对此,山东某派出所民警认为,只有出现了伤人事件才能算在治安管理范围之内。根据规定,行为人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应当作为行政案件,“但如果是没有伤人,则不好判断,也没办法立案”。

此外,这位民警说,有些地方规定不允许养大型犬、养犬必须办理犬证等。派出所可以根据规定来管理,但是物业公司也有责任劝说业主文明养犬。“因遛狗引发冲突的太多了。到最后,就成了宠物犬的主人和其他业主之间大打出手,说到底还是人和人的纠纷”。

不过,物业也有自己的说法——无法形成管理标准,只能依靠业主自觉。(赵丽 实习生 马嘉)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