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慈展会开幕 深圳9年募集15亿精准扶贫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深圳讯 记者申成勇报道】由民政部、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中国慈展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慈展会在2147个申报参展的项目和机构中,遴选出789个机构、876个项目和312种消费产品参展,集中展示社会扶贫领域的典范项目。

77.jpg876.jpg

作为在党的十九大后举办的首届慈善盛会,本届慈展会以“聚焦精准扶贫,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聚焦深度扶贫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围绕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需求。从今年起,中国慈展会将连续三年聚焦精准扶贫,靶心不变。

89.jpg

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杨俊女士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

中国慈展会注重“展”和“会”相结合,“展”着重展示成果和资源对接,“会”侧重理论研讨和文化传播。昨日上午,2018中国慈展会国际公益峰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慈善界大咖集中于此,从跨国合作、影响力投资等角度,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本届展会的目的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响应中国的国家战略、对接扶贫项目与慈善资源、为慈善文化的交流传播提供平台。在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看来,这些目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不谋而合。“我们可以同时在全球慈善界通过社会组织走出去等方式让中国的慈善机构在国际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68.jpg

影响力投资以其新型的投资方式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强调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注重社会回报。“能否真正彻底地消除贫困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准绳,发挥各种包括金融在内的力量,才能助力内在、培养内在的脱贫力量,”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在会上直言。“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所有的社会问题只有把它变成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的时候,这个社会问题才能根本得到解决。”马蔚华认为影响力投资对扶贫的意义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力建设,利用市场的规则和金融的手段引导投资,让贫困人口通过创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彻底脱贫,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

67.jpg

李强365创始股东、深圳市诠释爱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曾建华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

据悉,此次慈展会共设“精准扶贫主题展馆”和“消费扶贫产品专馆”两个展馆,展馆总面积约37500平方米。“精准扶贫主题展馆”位于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展馆总面积30000平方米,包括“品牌项目成果展示专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项目推介专区”,以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创业就业扶贫等8个主题展区,重点宣传和展示社会扶贫领域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性和示范带动效应的优秀项目,系统展现我国扶贫领域的最新业态和成就。其中,特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需求而设置的“深度贫困地区项目推介专区”,通过主办单位系统组织动员和参展申报等方式,共收到意向参展项目179个。

776.jpg

另悉,“慈善之城”深圳在本次展会设立了“深圳扶贫主题馆”,集中展示了调动社会各界慈善资源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先进经验和主要成果。

70.jpg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围绕扶贫济困主题,9年来社会募集扶贫济困捐赠款物约15亿元,帮扶了742贫困村10多万贫困人口。尤其是2017年以来,社会投资2.6亿元,实施了扶贫增收、基础设施项目2000多个,直接帮扶了323贫困村8.4多万贫困人口。

71.jpg

慈济志工慈扬女士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民政部副部长、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青平,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福清,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广东省政府副省长黄宁生、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卓志强出席了本届慈展会“大国攻坚决胜2020”国际公益峰会并致辞。慈展会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主持峰会开幕式。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