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之西藏篇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西藏日喀则讯 特派记者申成勇报道】一路风雨兼程,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记者兵分多路,深入一线,用文字、图片及视频三维一体,全方位、多视角反映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全面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巨大发展变化。下面,请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西藏,从正在收获的青稞说起。

雨露阳光滋润的青稞长势喜人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拉巴次仁种了50亩青稞,他说,种地40多年,亩产一年比一年高。
青稞是西藏主要的农作物,约占全区粮食作物的八成。几十年前,大伙儿种青稞,耕地用二牛抬杠,一家人一年忙到头,也打不下多少粮食,有时候还填不饱肚子。随着改革开放,西藏的青稞产业迎来大发展,逐步从自给自足走向规模化、市场化。2013年,当地全面推广良种种植,拉巴次仁家当年的亩产一下到了650斤,比以往至少提高了150斤。

西藏白朗县巴扎村青稞种植户 拉巴次仁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 尼玛扎西
据悉,国家的一项项惠民政策也密集出台,像良种补贴、繁育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去年,拉巴次仁家里收入达到了9万元。今年8月,拉巴次仁所在的白朗县完成了土地确权,当地计划通过流转土地,进一步实现规模化生产。

西藏日喀则市农牧局农业科副科长 热旦

青稞深加工
推广良种、机械化种植,在一系列增产行动的带动下,今年,西藏的青稞产量有望突破80万吨,创历史新高。青稞品种更优、种植方式更现代化、产品也更多样,原本用来糊口的青稞,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现在,拉巴次仁种的青稞,在家门口就能销售出去。这个加工厂前些年只生产糌粑粉,这两年又开发出方便面、麦绿素等新品种,就地消化当地的青稞。

雄伟的布达拉宫
另悉,青稞产业的发展还吸引了不少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索朗顿珠大学毕业后,回老家江孜县办了一个青稞加工厂,开发出的青稞饼干等受到市场青睐。
如今,西藏已形成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绿色工业等七大产业。2017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0671元和10330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53倍和59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