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气源前原有供暖设备不得拆除

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前三季度经济情况 称可保证居民用气

落实气源前 原有供暖设备不得拆除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综合】日前,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我国前三季度的经济“成绩单”:GDP同比增长6.7%。

10月24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样在京召开发布会,发改委发言人孟玮评价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保持在合理区间”。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2.1%,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通胀”担忧是过虑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后,社会上有声音担忧中国会否出现“通胀”甚至“滞胀”。发布会上,孟玮对这一论调进行了回应:“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后认为,这种担忧多虑了。当前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并未出现趋势性上涨迹象。”

孟玮表示,从前三季度情况看,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波动较小。前三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较为接近,明显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从9月份情况看,CPI涨幅攀升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具体来看,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夏秋季节蔬菜轮替、前期部分地方遭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鲜菜价格环比上涨9.8%;二是季节变化导致鲜果价格环比上涨6.4%;三是中秋、国庆节日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猪肉、鸡蛋价格分别上涨3.7%和2.2%。这几项因素对CPI环比涨幅的贡献达到63.5%,是CPI涨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此外,孟玮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持乐观态度。究其原因,她认为我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生猪、蔬菜、油料市场供给充裕;工业生产平稳,工业消费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服务业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尽管可能会受到季节性、临时性等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不会改变物价总体平稳运行的态势。

以气定改:宜气则气、宜清洁煤则清洁煤

再有半个多月中国北方将进入供暖季,孟玮表示,天然气供销体系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总体看,今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虽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居民用气可以全额保障。”

孟玮指出,全年已落实可供资源量2635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49亿方;各省区市全面完成全年供气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气合同签订,资源全部分解至各地;今年新开工储气项目近100个,预计可形成储气能力约1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约35亿立方米以上;管网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南气北送新增供气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主要供气企业已基本完成储气库注气计划。

针对今后供气、用气的政策,孟玮透露了两个原则:

一是严格以供定需。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多少资源办多少事情,严格按照合同供气和用气。今年供暖季已落实资源超过1200亿立方米并分解至各地。全国民生用气占比40%左右,当前资源量完全可以满足民生用气需求。

二是坚持以气定改。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清洁煤则清洁煤”的清洁取暖方针,统筹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坚持先规划、先合同、后改造,有序推进“煤改气”。在改造完全到位并落实气源之前,不得拆除原有供暖设备。

三季度消费对经济贡献78%

孟玮表示,总体来看,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今年三季度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可以说我国居民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升级的大势没有改变。但与此同时,制约当前消费提质扩容的因素依然明显,比如高标准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农村扩消费短板突出等。”

为破解这些制约因素,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已于日前印发。孟玮表示,根据上述意见、方案,之后要尽快落实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化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此外,孟玮在回应中特意提到日前上海民办学校供应商提供过期食材的问题。她表示:“看到这个消息,我们也觉得很痛心。要营造一个好的消费环境,重点是抓好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强化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二是健全消费后评价体系,健全消费环境监测评价体系。三是完善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健全消费者维权法律体系,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

下一步将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后,对于我国区域间协同发展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昨天的发布会上,孟玮同样通报了前三季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孟玮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东部地区稳中提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全国水平,东北地区经济进一步回升。前三季度,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1-8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6%,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3%,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7%,增速与1-8月份持平。

此外,孟玮还总结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情况。她指出,4年多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推进过程中,推动实施了一批标志性项目、推动一批重要改革事项落地。其中,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打通扩容“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通过投资一体化带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率先实行通关一体化改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41天。

孟玮表示,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聚焦五个“新突破”:一是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切实解决好“搬哪些、怎么搬、谁来搬”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二是推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三是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四是推动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五是推动以交通一体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把跨区域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作为当前推进交通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记者 李岩)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