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前的今天,即1922年的3月18日,农历二月二十,中共创办了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的前身是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校址设在闸北青岛路一条叫青云里的里弄中,1922年改校名为上海大学,李大钊推荐邓中夏担任总务长。学校逐渐变成革命的摇篮。
上海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人主导下,由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主办的一所大学。一大批国共两党领袖、著名学者和社会精英曾在这所大学任职任教。曾在该校任教的有: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沈雁冰、任弼时、萧楚女、田汉、郑振铎、俞平伯、朱光潜、朱自清、丰子恺、章太炎、胡适、郭沫若、吴玉章、叶圣陶,等等。
1923年期间,孙中山、李大钊、廖仲恺等都曾来校演讲。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本次大会的决议中,写入了对上海大学办学经费的资助。此时,上海大学的学生很快从160人增加到400人。
上海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国民革命者和共产党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上海组织发动师生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活动中心,吸引了数千为追求社会进步的热血青年。
1927年4月12日,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国民党指责“上大是赤色大本营,是煽动工潮、破坏社会秩序的指挥机关”。4月19日,南京国民党中央发出通缉令,通缉共产党及跨党分子197人。在上大工作和学习过的恽代英、邓中夏、李硕勋、蔡和森、彭述之、侯绍裘、沈雁冰、瞿秋白、施存统、张太雷、林钧、何洛、高尔柏、朱义权、刘荣简、杨贤江、杨之华、余泽鸿、萧楚女、黄胤、王亚璋、张秋人、刘一清、龙大道、高语罕等人,都在其中。
5月2日,上海军警闯入上海大学逮捕数名学生,5月3日指令淞沪国民党警备司令杨虎和陈群将上海大学查封。
存在了近5年时间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积极创办的第一所国共合作的大学。培养了数以千计(约两千多人)的国民革命者和中国共产党人。
上海大学是两党志士仁人真诚合作共同办学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把继承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和历史使命,把自己作为辛亥革命忠实的继承者的真实写照。
上海大学是国共合作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最高学府,一批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或直接任职,或定期到校宣讲革命理论和思想,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步入大学讲坛,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