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日本福岛核事故5周年祭 核电前路再添险阻

2011年3月11日,一场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地震携带海啸袭击日本,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事故。日本乃至全球核电业都因此备受打击,日本更是关停了境内所有核电站。

时隔5年,日本为满足国内电力需求陆续重启了数座核电站。然而,就在人们以为日本核电开始进入复苏阶段之时,日本地方法院却于福岛核事故5周年纪念日的前两天,一纸判决叫停了两座核电机组,令日本核电业再度蒙上阴影。

 

已重启机组被叫停

3月9日,日本滋贺县大津地方法院以存在安全隐患为由,要求关西电力公司停止旗下高滨核电站3号、4号机组的运行,决定立即生效。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大津地方法院在判决书中表示,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原因尚未明确的背景下,核电站运营方理应重视在地震等紧急状况下可能出现的事故。虽然关西电力公司针对海啸或地震引发事故的情况有相应对策和居民避难计划,但该计划存在问题,周边居民的权益可能遭到损害,因此判关西电力公司停运两个核电机组。

去年4月,福井地方法院曾作出判决,决定暂停重启高滨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但这一判决随后被撤回。此后,数十名滋贺县居民重新向大津地方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停运这两个机组。此次居民方面的辩护律师团称,正在运转中的核电站因法院临时处分决定而停运,在日本尚属首例。

此次裁决作出后,关西电力公司当即表示,对法庭的判决表示“遗憾和不可接受”,即将上诉。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则强调,日本核电站管理局此前对关西电力公司拥有“世界上标准最严格核电站”的评判仍然有效。不过,许多日本民众却在裁决公布后,聚集在法院外,高举着“我们向大陪审团的勇气致敬”的标语牌庆祝。

据了解,高滨核电站位于日本福井县境内,濒临日本海,距离滋贺县、京都府都很近。该核电站共有4个机组,其中1号和2号机组因服役时间超过40年目前正处于停运检修状态,3号和4号机组于去年末今年初先后重新启动,但4号机组2月下旬因冷却水泄漏而停止运转,关西电力公司为此还向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提交了有关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报告。

日本共同社指出,这是福岛核事故发生5年来,日本禁止核电站重启与运转的第三例司法判决,而此前两例皆为在核电站未运转状态下禁止重启;同时,这也是首例在通过了“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新安全标准”审查后重启的核电站再度被喊停的案例。

 

对核电的担忧不减

事实上,日本国内对于核电的态度可谓是“心有余悸”。

有日本媒体今年2月进行调查显示,日本全国31%的人赞成重启核电站,54%的人反对。在此次调查中,福岛县民众明确反对重启日本国内核电站的比例达77%。

而日本《朝日新闻》2月底对福岛县民众进行的电话调查则显示,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报废工作进展缓慢感到不安者占受访者总数的比例高达85%;另有因放射性物质对自身及家人的影响而感到非常不安的人约占21%,感到有些不安者约占47%。此外,有66%的福岛县民众对日本政府的核事故应对工作给予差评。

与此同时,福岛核电站的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仍在疲于应对大量核污染废水的处理工作,预期还需要30至40年时间完成。就在上个月,东京电力3名前高管因未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核灾难发生被起诉。

《朝日新闻》指出,与3年前相比,来自灾区的怨声非但没有减少,还因为修复工作未达到预期而怨声载道。有45%的灾区执政官表示:“2年内,复兴工程明显缓慢。”福岛重建工作要等到2023年后才可看到曙光。此外,应对这场灾难的人力成本也还在继续增加,所有灾民得到安置最快也要等到2021年。

另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在3月4日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日本经济产业相林干雄在被问及高滨核电站的安全性时,也承认“不能说是绝对的安全”。

共同社则对日本全国各地知事和市区町村首长对核电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65.6%要求降低核电在能源中的比例或将来实现零核电,要求降低占比的为44.6%,要求彻底废除核电的为21%。不少人以“无法消除对核电安全性和核垃圾处理的不安”为由希望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核电前路依然迷茫

《朝日新闻》撰文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寻求重振日本核电产业,以减少对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他曾明确表示:“日本电力供应的1/3来自核电,弃核意味着日本民众不得不更多地使用化石燃料。日本政府必须履行为民众提供廉价且稳定的能源供应的责任。希望重启那些已通过安全审查的核反应堆。”

去年6月,日本产经省也在官方能源结构草案中明确表示,到2030年,要实现核电在日本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达到20%至22%。数据显示,该比例虽然比福岛核事故前的28%明显降低,但是相比2013年核电占比仅1%,已经大幅提升。

然而,如今在日本,核电站的重启正变得越来越艰难,核电业的前景也愈发不明朗起来。据《读卖新闻》报道,去年,高滨核电站的3、4号机组就曾在通过了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审查后,被地方法院判决暂停重启,直到年末才最终获准重新启动。

共同社评论称,在福岛核事故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大津地方法院叫停已重启的核电机组,无疑令安倍政府推进符合新安全标准核电站重启的能源政策再度遭受打击,同时也将严重影响日本电力公司的方针策略。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