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 见习记者郝翊唯】记者今日获悉,去年,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受到国家银保监会的多次罚单,涉及违法内容广泛。同时还暴露出该公司通过电话销售方式,虚假宣传产品,欺骗消费者。

根据处罚决定书作出统计,2018年紫金财险所涉违法内容有:财务不真实,直销业务虚挂为中介业务,编制或者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虚构经济交易活动套取费用,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等多项违法行为。
罚款数额共计117万元。该行业监管函指出,紫金财险在销售、产品、资金三类违法行中均有涉及。

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是,紫金财险还利用电话销售欺骗消费者。
据处罚决定书载,2015年紫金财险在开展电话销售业务中,部分保单的承保录音存在电话销售欺骗投保人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作虚假宣传,以限期促销等阶段性活动为由进行虚假宣传销售等。
经查,紫金财险电商渠道部副总经理尹建桥对上述违规问题负有直接责任,予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对紫金财险公司予以罚款15万元。
电话不法销售泛滥
据悉,去年年初,中国保监会下发了9份监管函,其中8份是针对保险公司电销不合规行为。
在保监会开出的罚单中,不给电销客户寄保单发票、未在客户犹豫期内进行回访、虚构公司促销活动吸引客户购买保险、未妥善保管电话销售录音等,成了多家保险公司违规触线的内容。
消费者总遭困扰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您的保险即将到期,有意向购买其他保险吗?”“我们公司正在做优惠活动,本月就要结束,您有兴趣了解吗?”。那么,这样的电话销售的保险到底能不能购买呢?

有网友反映,此前通过某保险公司车险电话营销平台买了一份车险,总共价格3800多,还有礼品送。后来发现,朋友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里买了同样的车险,但价格才2800多。
千人千价,虚假宣传,电话销售的不法行为坑骗了众多消费者。
特别是对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保险条款,必须面对面指着合同条款对人解释清楚,履行告知义务,而很多保险业务员不仅不告知,还对好处极尽夸大,同时对局限闭口不谈,一旦出险,双方就发生激烈的争议,消费者感觉到上当受骗。电话销售就更加放大了这种可能性。
有关电销的法规
记者了解到,此前保监会针对电话销售行为制定了一些举措:建立电话屏蔽制度;对于明确拒绝再次接受电话销售的客户,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机构应录入禁止拨打名单,并设定不少于6个月的禁止拨打时限等。

为了进一步规范保险销售过程,尤其是电话销售中虚假宣传等行为。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将电话通话过程全程录音并备份存档。录制内容要包括销售人员告知投保人所购买产品为保险产品,以及承保保险机构名称、保险责任、缴费方式、缴费金额、缴费期间、保险期间和犹豫期后退保损失风险等。
分析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净化电话销售保险的营销环境,减轻保险电话对群众的骚扰程度。
友情提醒

在此,保险业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在接到保险电销人员的电话时,如果不想购买保险产品,请明确拒绝。如果有购买意向,请核实清楚保险产品的具体内容再做购买,最好到实体店了解查证而不要在电话中购买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