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见习记者张周牧杰报道】记者今日从国家药监局获悉,珠海亿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2018年6月飞行检查结束后开始停产整改,目前仍未恢复生产。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监督召回,并已收回该企业相关药品GMP证书。这是该公司在同类问题上,再次被收回。

据悉,1月1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对珠海亿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飞行检查和处理结果通报。通报显示,该企业因产品无菌检查不符合要求,以及生产过程控制不符合要求,广东省药监局收回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GMP),证书编号为CN20130526。
据结果通报显示,针对该企业的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伏立康唑等品种进行重点检查,发现该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产品无菌检查不符合要求
多批次产品无菌进行复检。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规格0.3g,批号17010601;规格0.25g,批号:17010603)首次无菌检查不合格,企业未结合生产情况进行全面偏差分析,第二次无菌检查合格后将成品放行。注射用伏立康唑(规格:50mg,批号:16080113)首次无菌检验不合格,未经偏差调查,重复无菌检查合格后将成品放行。
2017年8月23-25日停电期间,企业未对因培养温度失控受影响的5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和2批注射用左卡尼汀的无菌检验结果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也未重新取样进行检验。
生产过程控制不符合要求
车间无菌区尘埃粒子、沉降菌、人员进出的接触碟的检测结果,多次发生超警戒限、纠偏限或超标准情况,虽然部分进行了偏差记录,但未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和风险评估,缺乏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规格:0.3g,批号:17010601)动态监测沉降菌检验原始记录结果与质量负责人OA系统调取的《2017年1月生产车间监控异常登记表》中记录结果不一致。
关于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使用的橡胶塞,企业允许已灭菌未使用的零头胶塞退回仓库进行第二次清洗灭菌使用,但未开展胶塞二次灭菌的风险评估和质量分析。部分胶塞经三次清洗灭菌后使用。

据了解,该公司编号为CN20130526的GMP证书在2016年也曾被收回,原因仍与无菌检查有关。2016年4月13日,珠海食药监局发布的编号为“2016年第4号”的药品生产监管飞行检查通报载明,粉针剂生产不符合药品GMP要求,存在严重缺陷2项,主要缺陷3项,一般缺陷2项。严重缺陷包括:
未执行有关规程对到库原料进行取样及检验。
为缩短无菌原料药(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检验及使用周期,珠海亿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原料生产商,由原料生产商QA在原料生产环节进行取样并邮寄至珠海亿邦公司,并进行检验。在无菌原料药(克林霉素磷酸酯)发运至珠海亿邦公司后,该公司未执行《无菌物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QA-090),对到库原料进行取样及检验。
编造无菌原料药(克林霉素磷酸酯)入库记录。
为与前述检验时间相匹配,在无菌原料药(克林霉素磷酸酯)尚未到库的情形下,编造《物料接收记录表》、《原辅料逐件核对确认记录》、《入库单》等记录台账,规避监管。
可见,该企业在2016年被收回GMP、停业整改后,2018年又因同类原因再失GMP证书。据了解,这是该企业拥有的唯一GMP证书。该证书此次再被收回,意味着该企业不得不停产整改。
近年来,特别是新版GMP采用更严监管模式以来,屡屡有已经获得GMP证书的企业,在药监局抽检时不合格,而被收回GMP证书。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情况多次出现,是因为药品生产企业在获得GMP证书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没有放松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仍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管。不过长时间以来,部分企业把通过认证检查、获得GMP证书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在通过认证之后就放松了对企业的管理,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通过GMP 认证只是个新的开始,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借此机遇从细微处入手,全面巩固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和提高GMP水平,才能适应不断进步和日益完善的GMP动态管理。而GMP在企业内实施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
业内人士建议
针对此类问题,业内人士也提出一下五点建议:
加强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生产管理质量。加强对生产管理中的文件、产品工艺规程、产品批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文件和记录的完善、修订。确保记录的内容符合实际生产过程,做到记录的数据真实有效。所记录的文件要按要求专门归档存放,以便查阅。
企业自身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出借场地和有关证件。物料管理要规范,生产燥作过程要按照GMP要求进行。企业内部也要加大自检力度,从根源上杜绝一切违规操作。
厂房和车间使用要符合规定,药品生产必须在符合GMP要求的药品生产厂房进行。生产使用的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仪器和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仪器完全符合 GMP生产要求
企业要配备足够的、符合GMP相关要求的人员。确保每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资质都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同时,企业也要定期对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需要整改的企业一定要按照GMP要求进行彻底地整改,直至完全达到GMP要求后才能继续进行生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