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拓展一带一路航线 津海洋GDP2020年将超8000亿

3月17日是国际航海节日“世界海事日”,渤海早报记者近日走访天津港、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现场了解到,作为渤海湾畔的一颗“明珠”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天津抢抓“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发力国际航运、海洋经济,挖掘塑造海洋文化品牌,正在深情拥抱海洋,向“蓝海”进发。

 

“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

日前,在天津五洲国际码头,由韩国现代商船新增开设的一条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天津港集团今年新开通的首条“一带一路”新航线,“这条航线由天津港始发,途径韩国、上海、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然后再返回天津港。”天津港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这条航线上穿梭的共有4条2200标准箱集装箱船舶,它们分别是“现代未来”号、“现代博睿”号、“现代高速”号、“现代海参崴”号,将进行周班运行。

作为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天津港目前可自由进出30万吨级船舶,“现在天津港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包括日韩、东南亚、地中海、欧洲、北美以及北非和西非等地的港口都有货运进出,开辟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已经超过了120条,每月航班500多班,通往世界‘一带一路’地区和沿线主要港口。”天津港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织密”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同时,天津港还实施“北向”战略,通过发展海铁联运通道,由传统“装卸型”港口向现代“物流贸易型”港口转变。前不久,一列从太原始发、装载着980吨化肥的集装箱班列缓缓驶入物流发展公司中材铁路专用线堆场。这些集装箱卸车后,将集港至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搭载货轮运往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港,“目前,天津港的海铁联运通道已经达到15条,年运量突破了30万标准箱。今年还会开发新线路,预计全年海铁联运总量可达32万标准箱。”天津港集装箱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天津港区位优势明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起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启运港,这也使得天津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世界海运巨头未来新一轮布局发展的重点。“以港口为枢纽,打通东北亚、东南亚,通过印度洋、南太平洋,连贯欧亚大陆。天津自贸区也是加快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举措,天津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面对东北亚市场,航运、金融租赁有较强优势。”长期关注滨海开发开放的滨海开发研究院周立群教授分析说。

“‘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定位,正成为天津港未来发展的新航标。由海向陆,以陆桥过境通道和海铁联运为载体,打造国际物流的畅通大通道;由陆向海,推动港口功能、口岸功能和自由贸易功能向内陆腹地延伸,构建覆盖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线网络。”天津港研究中心博士龙磊说,“天津港可借势‘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现港口加快转型升级。”

同时,周立群还提出,各地港口有各地的优势,各地区港口在承接“一带一路”的同时要做好规划,“一定要避免地方无序竞争,无序则会导致内耗或是重复建设。”

 

“海洋GDP”2020年将超8000亿

记者从滨海新区获悉,“十三五”时期,天津将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海洋渔业。深入推进科技兴海,建成全国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集聚区。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计划将突破8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其中,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超过3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天津将依托已建成的国际邮轮母港基础优势,建设成为接待邮轮艘次多、邮轮客流量大、基础和服务设施好、游客满意度高的中国北方国际邮轮旅游中心。以东疆、滨海旅游区域、中心渔港和中心商务区为重点,培育游艇旅游产业新业态,将天津打造成为北方游艇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依托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发展国防教育、休闲度假旅游。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妈祖文化产业园建设、渤海监测监视管理基地等重大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的北方海洋文化中心,打造海洋文化科普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知识科普、海洋科研、海洋文化交流等海洋文化旅游产业。

依托大沽炮台、大沽船坞遗址公园等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历史军事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滨海历史军事文化旅游。依托欢乐海魔方等一批水上旅游项目,大力开发水上娱乐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水上旅游。加强大沽口炮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等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打造以“大沽烟云”为代表的滨海红色旅游品牌。

“十三五”时期,还将充分发挥渔业的休闲旅游功能,以中心渔港为龙头,立足当地浓郁的渔港特色和海洋渔业基础,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沿海都市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沿海休闲都市旅游业。

海洋文化“新地标”

备受瞩目的国家海洋博物馆目前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预计本月底将完成钢结构施工。根据计划,今年底海洋博物馆将全部建成,2017年5月开馆试运行。届时,居民将可以在这里充分感受“海洋文化遗产”的魅力。

记者昨日来到了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施工现场,一根根银灰色的巨大钢结构桁架已经搭建起来。“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外部设计与海洋主题紧密联系,体现了海洋博物馆的特质。”国家海洋博物馆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由陆地向海洋延伸,就像跃向水面的鱼群。此外,博物馆的展品不仅仅在馆内展出,在海上和海洋文化公园区域内都会展出。这种设计将参观者的传统参观思路从室内引向外部环境和生态海洋,体现了一种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总体布局。

该负责人介绍说,经过三年努力,国家海洋博物馆累计征集藏品超4.8万件,其中社会捐赠就有4万件以上,三级以上文物65件。“博物馆征集的一些镇馆之宝、精品文物,将会在首期开展时揭开神秘面纱。”

“博物馆中最打动人心的是实物,而非简单的图片资料,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海洋文明的前世今生。”著名人文学者裴钰表示,自古以来,中国不只有被广泛认可的“黄色文明”,也拥有代表辽阔海洋的“蓝色文明”,远古时期的航海遗迹、历史上庞大恢弘的航海事业都是最佳例证。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建立体现了国家的海洋意志,也将是中国人重塑海洋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