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食物中硝酸盐真对你有害吗?取决于来自肉类还是蔬菜

6Ccp-huqrnan4224435.jpg

胡萝卜富含硝酸盐,由胡萝卜从土壤中获取。

北京时间3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说起“硝酸盐”,你多半会联想到高中的化学课或化肥。你大概想不到,这种物质也与食物有关。

真从食物的角度看待硝酸盐,它多以负面形象出现。特别是最近有人呼吁,由于这类物质存在潜在的致癌作用,应当禁止在培根和火腿中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防腐剂。

但食物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与健康的关系其实颇为复杂,并不是“非黑即白”。例如,甜菜汁中含有的大量天然硝酸盐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运动表现。硝酸盐还是很多心绞痛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这种病症是由血流减缓引起的。

那么,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真的对我们有害吗?

7U9P-huqrnan4227002.jpg

不同于蔬菜,加工肉中一般同时存在亚硝酸盐与蛋白质。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如硝酸钾和硝酸钠)是含有氮氧两种元素的天然化合物。在硝酸盐中,氮原子与三个氧原子结合;而在亚硝酸盐中,氮原子仅与两个氧原子结合。这两种都是合法的防腐剂,可抑制培根、火腿和部分奶酪中有害细菌的繁殖。

考虑到围绕加工肉的种种争议,你可能会认为加工肉是硝酸盐的主要食物来源。但事实上,欧洲人日常饮食中只有5%的硝酸盐来自加工肉,超过80%都来自蔬菜。蔬菜会从土壤中摄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是天然矿物质的一部分,亚硝酸盐则是由土壤微生物分解动物有机物产生的。

bxhH-huqrnan4228247.jpg

加工肉中含有亚硝酸盐和蛋白质,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便会产生致癌的亚硝酸胺。

菠菜等绿叶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在农作物中高居榜首,芹菜、甜菜汁、胡萝卜也都富含硝酸盐。有机蔬菜的硝酸盐含量通常要低一些,因为在生长过程中不会使用合成硝酸盐化肥。

但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在肉类和蔬菜中的存在方式有一点重要区别,这关系到其致癌与否。

与癌症的关联

硝酸盐本身惰性较高,很少参与人体内的化学反应。但亚硝酸盐和由亚硝酸盐形成的其它化学物质则活跃得多。

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亚硝酸盐都不是直接吃进肚子里的,而是由硝酸盐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转化而成的。有趣的是,研究显示,使用抗菌漱口水可以大大减少口腔中生成的亚硝酸盐。

口腔中产生的亚硝酸盐被吞入胃中后,便可能在强酸性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亚硝胺类物质。其中有些可以致癌,与肠癌相关。

9Wz7-huqrnan4229062.jpg

亚硝酸盐可以生成氧化一氮,有助于降低血压。

但要发生这种化学反应,还需要同时存在胺类物质。而这类物质在蛋白质食物中十分常见。亚硝酸胺还可以通过高温烹调产生,如煎培根等等。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本身并没有那么致癌,但它们被烹调的方式和所处环境十分关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科学与公共事务执行总监凯特·艾伦(Kate Allen)指出,“例如,加工肉中的亚硝酸盐和蛋白质同时存在。在高温下烹调时,它们就会更容易形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但艾伦补充道,亚硝酸盐只是加工肉可能诱发肠癌的原因之一,具体关联程度还不清楚。其它可能的致癌因素可能包括铁、多环芳香烃(常见于熏肉中)、以及杂环胺(用明火烤制肉类时产生)。

gTYe-huqrnan4229791.jpg

蔬菜中的硝酸盐不易形成致癌的亚硝酸胺,还有多种健康功效。

此外还要在具体情境中考虑加工肉的危险性。虽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加工肉列为“可能致癌物”,但加工肉的致癌风险其实相当小。

例如,英国人在一生中患上肠癌的几率为6%。而在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大约三片培根),这一几率为7%。

有益化学物质

亚硝酸盐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种名叫氧化一氮的物质可能对心血管有利,还会为身体带来其它好处。

1998年,三名美国科学家因对氧化一氮气体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今我们知道,该物质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帮助人体对抗感染。如果人体生成该物质的能力受限,就可能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和勃起障碍。

人体可以利用精氨酸合成氧化一氮。但如今我们知道,食物中的硝酸盐也可以合成氧化一氮。这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格外重要,因为人体利用精氨酸合成氧化一氮的能力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不过,虽然火腿中的硝酸盐的化学成分与沙拉中的完全相同,但最好还是摄入由蔬菜提供的硝酸盐。

“我们观察到,肉类中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诱发某些癌症的风险在不断升高,但蔬菜中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则不存在这种关联。至少大型观察实验的问卷调查结果是这么显示的。”帝国理工学院癌症流行病学专家阿曼达·克劳斯(Amanda Cross)表示。

克劳斯补充道,认为绿叶蔬菜中的硝酸盐有害程度更低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因为绿叶蔬菜中蛋白质含量不高,还包含维生素C、多酚和纤维素等保护性成分,这些都能有效减少亚硝酸胺的形成。

因此,虽然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大部分硝酸盐都来自蔬菜,但这些硝酸盐可能对我们是有益的。

一名研究氧化一氮的专家甚至更进一步,认为很多人体内都缺乏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并提出这两种物质也应被列为基本营养元素,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

适量摄入

由于食物所含的化学物质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准确估算出每日从食物中摄入了多少硝酸盐。“不同生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可以相差一万倍,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在法定限制(每升水50毫克)以下也有高低之分。”英国雷丁大学营养流行病学家冈特·古纳(Gunter Kuhlne)指出。

2017年,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一份报告中将硝酸盐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定为235毫克/63.5千克体重。但该报告也指出,各年龄段的人每日摄入的硝酸盐量都会轻轻松松超过这一水平。

亚硝酸盐的摄入量一般要低得多(据估计,英国人平均每日摄入量为1.5毫克)。欧洲食品安全局表示,欧洲各年龄段人群接触到的亚硝酸盐防腐剂均在安全水平之内,只有常食用含大量添加剂的食物的儿童的摄入量才会略超出安全水平。

一些专家认为,所谓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每日可接受摄入量早已过时了,摄入更多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不仅无害,反而对人体有益,只要它们来自蔬菜、而非加工肉就行。

比如,一次摄入300至400毫克的硝酸盐(相当于一大份菠菜沙拉或一杯甜菜汁)便可以引起血压降低。

但正如俗话所说,不看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2至9克的硝酸盐便可以引发急性中毒,导致血红蛋白发生变化,使嘴唇和皮肤呈现出蓝色。但你很难一次性摄入这么多硝酸盐,更不可能单从食物中摄取这么大的量。只有喝了受化肥污染的水,才更可能产生这种风险。

结论呢?如果你想摄入正确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避开可能致癌的那些,可以采用种类更加丰富的食谱,每天至少吃五份蔬菜水果,并且少吃加工肉类。这样一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你的影响一定会利大于弊。(叶子)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