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 见习记者郝翊唯】前日,贵州省2019年“澜湄周”暨主题为“澜湄合作·花开贵州”的“2018年度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落地贵州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贵州与澜湄国家的此次合作,将有利于澜湄区域的减贫发展。
本次活动由贵州省外事办公室主办,外交部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老挝教育体育部、越南驻华大使馆以及贵州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澜湄国家在黔留学生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与会嘉宾还将考察贵州省澜湄合作项目资源,包括轨道交通、桥梁建设、大数据应用、农作物示范栽培品种等。

澜湄合作
据悉,澜湄合作是由澜沧江·湄公河沿岸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六国共同主导、携手推动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

于2016年3月在海南三亚正式启动,旨在深化六国睦邻友好合作,促进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国家发展差距,助力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为推进南南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新贡献。
6个项目助推减贫发展
目前,贵州省有6个项目在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被纳入《澜湄合作第二批项目清单》,主要涉及教育、农业、大数据等领域。
“贵州山地特色农业技术助推澜湄区域减贫示范”和“澜湄沿岸国家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训”,这两个项目已获得2018年度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拨款,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省与湄公河国家的务实合作。

据了解,“贵州山地特色农业技术助推澜湄区域减贫示范”的实施单位为贵州大学。通过与泰国皇太后大学、清迈大学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合作,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技术将在澜湄流域部分欠发达地区进行有效示范,并带动当地农民学习实用技术,进而脱贫致富。同时也为贵州省与澜湄流域国家提供一个农业实体交流平台,促进双方长期交流与合作,实现农业经济互促共进的局面。
“澜湄沿岸国家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以贵州省“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培训联盟”所积累的丰富师资力量为依托,拟对澜湄流域国家轨道交通部门官员和工作人员、大学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开办每年2期、每期6天的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训班。该项目的落实,将为澜湄流域国家培养轨道交通行业高层次管理及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推动贵州省与澜湄流域国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校校、校企合作机制,努力搭建中国轨道交通类职业院校与国际职业教育组织的合作平台。
此外,贵州省今年还在申请“植物真菌病害快速鉴定的条形码基因研究”“食用昆虫资源评价及合作开发”“热带生态种养殖技术集成建设及示范”3个项目的2019年度澜湄合作专项基金。
中国在澜湄合作中起重要作用

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总领事本·印塔巴迪表示,2016年澜湄合作项目启动以来,至今已满三年。这三年中,澜湄合作项目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界经济,水资源管理,农业及减贫等五个方向上,着手实施并取得进展,使六国人民受益。中国在澜湄合作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