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重庆与成都,西南两大自贸区先后晒出“两周年”成绩单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 见习记者郝翊唯】昨日,重庆和成都高新各自自贸试验区迎来了“两周年”生日,晒出近年来西南两大自贸区不断探索经济模式,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斐然成绩。

优化营商环境

c8d3ff3e18c31c817c5301.jpg

重庆自贸区实现了外资项目备案实现立等可取,覆盖率达100%;开办企业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3小时,口岸通关时间压缩了1/3。同时还培育了“飞机融资租赁”“保税维修”“保税文化”“跨境电商”等一批新型业态。截至目前,共计8架融资租赁飞机成功落地重庆;首批保税航材也于今年3月入区,助力重庆航空产业不断拓展延伸。

据悉,据《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显示,重庆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两年来,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新增注册企业23439户,注册资本总额2444.6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比重19.3%。其中,新增注册外资企业449户,占全市比重25.1%,注册资本26.6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5.1%。重庆自贸试验区全域引进项目1787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5444.79亿元人民币。

t01ec242a7b81350a0f.png

而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与主阵地。在今年3月15日,成立了西部首个涉外集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即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以谋求政务服务国际化、便利化和专业化。以线下服务、线上服务、自助服务三种方式,围绕外资、外贸、外经、外汇、外专、外籍等‘六外’内容,为涉外企业、跨国机构、外籍人士等提供集成一站式服务。

截至2019年3月3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39976户,注册资本(金)3885.95亿元。其中内资企业39470户,注册资本(金)3846.82亿元;外资企业506户,注册资本(金)39.13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15亿元,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综保区第一。

创新改革制度模式

重庆海关在自贸试验区以“去繁就简”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实施了“两仓监管智能化”,简化货物进出仓监管流程,开展货物分送集报,实现“进、出、转、存”环节全过程智能监管,业务系统自动核准率达到90%以上,企业报关成本降低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年底,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129项,落地率85.4%。国家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重庆已实施127项。同时,重庆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13个创新典型案例、3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案例6个、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1个。

15322750474489616271.jpg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首证通”“自贸通”等改革创新频现。目前,“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模式已向全国推广,与“自贸通”案例一并上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

“首证通”于2018年4月率先在试验区试点,原来需要2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办理齐全的证照,在“首证通”模式下,实现获取证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最快1天就能办好,系统性地解决“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等问题,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自贸通”金融服务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银行去年7月下旬携手打造,该服务由“自贸贷、自贸惠、自贸易”三部分组成,以“融资、降费、服务”为核心,实现政府、银行、担保多方联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开放平台蓬勃发展

重庆自贸区为加快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落实了去年1月的果园港新增启运港退税功能;4月,江津综保区(一期)通过国家验收;9月,西永综保区(二期)通过国家验收,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涪陵综合保税区以及今年3月,重庆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获批等一系列举措。

0K6FgTgnbk.jpeg

利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重庆将自贸试验区与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一体规划、一体推动。还推动实现全国“单一窗口”第一票原产地证书申报成功、第一个实现在线付汇业务、第一票空运运输工具申报成功等多个全国第一。

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功对接重庆涉及国际贸易链的22家单位54个系统,实现水运、航空、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功能应用,申报覆盖率达100%,位居中西部第一。

t011b060ed333973d47.jpg

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有成都-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心到越南仁会经济区康洋产业园、以色列阿里埃勒大学科技创新园,世界500强医药企业赛诺菲“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及“赛诺菲全球研发运营中心”相继落户。

“中国-欧洲中心”作为成都市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国际服务平台。目前,已有德国巴伐利亚州成都代表处、挪威Opera 中国区总部、法国Sigfox物联网公司、亚马逊国际创新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德国签证中心等40余个项目入驻。

【责任编辑:郝翊唯】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