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江西吉安讯(记者贺辉安 通讯员宋晓晖、胡正玮)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生态与交通兼收并蓄,美丽青原透射着璀璨的光辉。建设“四好农村路”,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切期盼;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发展的先行军。年轻的青原吹响“四好农村路”建设号角,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新画卷正在青原千里乡村公路上徐徐展开。
近年来,在江西省吉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交通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青原区坚持“四好农村路”与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村庄和谐共生,与乡土文化、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协同发展。为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青原区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通过三年努力,在全省实现7个“百分之百”目标:自然村通公路达100%;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比例达到100%;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具备通客车条件的建制村比例达到100%,呈现出一片村村通达、管理稳定、队伍健全、运营有序的建、管、养、运“四好农村路”繁荣景象。助力青原区全域旅游、多彩田园及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青原区国道33.385公里,省道93.779公里,县道82.34公里,乡道167.818公里,村道551.624公里,三级以上公路14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投资达5.6亿。
绿色交通 全域旅游
青原,古老家园,正气之乡。80公里青东公路串联起“山川第一江西景”青原山景区、“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古村景区、“文山故里”富田景区、“红色畲乡”东固景区,全线拥有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个,既是青原交通主动脉,又是全域旅游公路干线。
近年来,青原区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为龙头,构建大交通网络。全面提升交通服务品质,联通外循环、畅通内循环、改善微循环,立体交通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的交通引擎更加有力。以攻坚高速公路、改造普通公路、完善农村公路、新建站场水运设施,打造红色旅游公路为亮点,着力完善交通骨干网络,立足本地优势,积极探索和发展红、古、绿旅游的同时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和谐交通 美丽乡村
青原,草木葱翠,绿意融融,青原交通人用职责与良知诠释了对生态的挚爱之情,奏出美丽乡村的和谐乐章。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竭力破除农村交通“最后一公路”瓶颈,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大交通、大路网,全面改造提升农村公路,形成干支相连、村村相通的农村公路网络,同时,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实施养护示范路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告别了过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历史。农村公路已经成为青原乡间的阳光路、脱贫路。青原区于2015年作为全省首批镇村公交四个试点县区之一,扎实推进镇村公交发展,完善的公路网络,优化镇村公交线路,形成以城区、乡镇、村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客运、物流体系,有力提了升城乡运输能力和货物流转速度。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出门就是路,抬脚就上车;道路连成网,物流互通达。

目前,青原区122个行政村(社区)中,已有120个通了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达98%,设置农村客运招呼站及候车亭392处。全区乡镇物流站点34个,村级物流站点137个。
便捷交通 多彩田园
青原,公路通达、百业兴旺。多彩田园绘制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为加快推进青原区农业产业化,培育现代农业项目,合理布局路网,结合基地实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善多彩田园基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多彩田园落户青原的速度。“交通+多彩田园”不仅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感情线”。青原区多彩田园近年来发展迅速,供港蔬菜、火龙果、蓝莓、莲藕、苗木花卉、蜜柚等基地及农业产业企业纷纷落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15家,农业合作社基地237个,家庭农场168家。
涛歌云涌,宏图漫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作为全市首批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青原区将以饱满的热情,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继续打造产业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描绘出农村公路事业跨越式大发展的宏伟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