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湖南衡阳讯 记者何荣华 通讯员兰颖波、李健雄】他们不是惊涛骇浪暴风骤雨,他们是涓涓细流春风化雨;他们没有惊天动地,他们有脉脉温情。他们在黎明的黑暗中上班,在漫天繁星的黑夜中回家。他们披星戴月,衣带渐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把最美好的年华给了学生,陪伴他们成长。他们是衡钢中学普通的一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衡钢高三班主任。

场景一:
7:00, 衡钢中学高三教室
7:00,对于城市的大部分人来说,这个时间属于周公。但是对于衡钢中学的高三班主任而言,这个时间属于学生,关于梦想。
7:00,黄琦老师和唐旭老师早已等候在了高三H157和H161教室。高三各班第一个来到教室的学生在后面的黑板上更改高考倒计时数,离高考仅有16天。黑板上各式各样的纸条记录着衡钢高三学子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他们或亢奋,或紧张,或彷徨,或期待。班主任把每天对这些纸条的阅读当成了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一种享受。这种方式也让他们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了非常及时、清晰的了解。每天早上,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高喊:“力压群雄,再创辉煌,高考加油,高考必胜!”
黄琦老师和唐旭老师在教室中踱步,把每个人的状态记在心里。学生脸上偶露迷茫,他们便用笑容送去鼓励;学生心里偶有紧张,他们便用鼓励给学生打气加油;学生或有沮丧,他们便耐心的细细疏导。他们的眼里心里都是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场景二
9点50 大课间
课间时间对于学生而言是休息时间,可以短暂的解除疲劳,放松心情,但对于班主任而言,这个时间是跟学生相处,了解学生动态的宝贵时间。9点50,黄琦和唐旭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们每天利用这短暂的二十五分钟,给学生答疑,与学生聊天。哪怕每次只能讲一道题,但是他们坚信: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每天的坚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部分困难,可以帮助他们突破瓶颈。大课间,他们有时与学生在一起游戏、闲谈,观察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进行情感交流。他们想给自己更多一点时间了解学生,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了解自己。不知不觉中,学生放下了心防,把他们视为了长者,更加愿意吐露心中的小秘密。这有限的二十五分钟成为黄琦和唐旭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窗口,便于他们对症下药,解开学生心结,引导学生走出种种误区,健康的成长。

场景三
11点50 , 学校食堂
如果你在学校小道上看到步履匆匆的老师,如果你在食堂碰到狼吞虎咽的老师,不用怀疑,这便是衡钢中学高三班主任。他们连吃饭的时间都不忍浪费,好在学校食堂的自助餐模式,既高效又美味,成为了老师们的能量补给站。即使不能细嚼慢咽、细细品味,但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
场景四
19:00 高三晚自习“坐月子”
衡钢高三晚自习最后一个月,高三的全体老师进入了疯狂的加班状态,每天晚上全员坐班至22点,以便随时为学生解答疑惑,这个被戏称为“坐月子”。
高三的学子们做着最后的冲刺,而衡钢的高三班主任和老师们,几乎脱离了社会远离了家庭,扎根在了学校,这就是衡钢中学高三的日常。

场景五
22:20 学生宿舍
夜深人静,灯火阑珊,晚自习下课后,黄琦老师和唐旭老师来到男生宿舍。他们仔细核对每个宿舍人员名单,确认是否每位学生都按时归寝,跟学生聊聊今天在学习上的收获和困境,及时给出建议;督促他们早点休息,确保明天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等到宿舍全部熄灯,学生都上床休息后,他们才踏着星光走出学校。通常他们要晚上十一点才归家。“早上出门小孩还在睡觉,晚上回家孩子早已进入梦乡。”这或许已经成为衡钢中学大多数班主任的真实写照。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很多人对996工作制口诛笔伐、怨声载道,衡钢中学的班主任全天候、全年候守着学生却无怨无悔、甘之如饴。他们带着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的理想撒给学生一缕一缕阳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衡钢中学教师“生于忧患不进则退的拼搏精神,低进高出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不计名利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不惧竞争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