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衡钢中学高三班主任的一天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湖南衡阳讯 记者何荣华 通讯员兰颖波、李健雄】他们不是惊涛骇浪暴风骤雨,他们是涓涓细流春风化雨;他们没有惊天动地,他们有脉脉温情。他们在黎明的黑暗中上班,在漫天繁星的黑夜中回家。他们披星戴月,衣带渐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把最美好的年华给了学生,陪伴他们成长。他们是衡钢中学普通的一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衡钢高三班主任。

12.jpg

场景一:

7:00, 衡钢中学高三教室

7:00,对于城市的大部分人来说,这个时间属于周公。但是对于衡钢中学的高三班主任而言,这个时间属于学生,关于梦想。

7:00,黄琦老师和唐旭老师早已等候在了高三H157和H161教室。高三各班第一个来到教室的学生在后面的黑板上更改高考倒计时数,离高考仅有16天。黑板上各式各样的纸条记录着衡钢高三学子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他们或亢奋,或紧张,或彷徨,或期待。班主任把每天对这些纸条的阅读当成了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一种享受。这种方式也让他们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了非常及时、清晰的了解。每天早上,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高喊:“力压群雄,再创辉煌,高考加油,高考必胜!”

黄琦老师和唐旭老师在教室中踱步,把每个人的状态记在心里。学生脸上偶露迷茫,他们便用笑容送去鼓励;学生心里偶有紧张,他们便用鼓励给学生打气加油;学生或有沮丧,他们便耐心的细细疏导。他们的眼里心里都是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场景二

9点50 大课间

课间时间对于学生而言是休息时间,可以短暂的解除疲劳,放松心情,但对于班主任而言,这个时间是跟学生相处,了解学生动态的宝贵时间。9点50,黄琦和唐旭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们每天利用这短暂的二十五分钟,给学生答疑,与学生聊天。哪怕每次只能讲一道题,但是他们坚信: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每天的坚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部分困难,可以帮助他们突破瓶颈。大课间,他们有时与学生在一起游戏、闲谈,观察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进行情感交流。他们想给自己更多一点时间了解学生,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了解自己。不知不觉中,学生放下了心防,把他们视为了长者,更加愿意吐露心中的小秘密。这有限的二十五分钟成为黄琦和唐旭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窗口,便于他们对症下药,解开学生心结,引导学生走出种种误区,健康的成长。

14.jpg

场景三

11点50 , 学校食堂

如果你在学校小道上看到步履匆匆的老师,如果你在食堂碰到狼吞虎咽的老师,不用怀疑,这便是衡钢中学高三班主任。他们连吃饭的时间都不忍浪费,好在学校食堂的自助餐模式,既高效又美味,成为了老师们的能量补给站。即使不能细嚼慢咽、细细品味,但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

场景四

19:00 高三晚自习“坐月子”

衡钢高三晚自习最后一个月,高三的全体老师进入了疯狂的加班状态,每天晚上全员坐班至22点,以便随时为学生解答疑惑,这个被戏称为“坐月子”。

高三的学子们做着最后的冲刺,而衡钢的高三班主任和老师们,几乎脱离了社会远离了家庭,扎根在了学校,这就是衡钢中学高三的日常。

13.jpg

场景五

22:20  学生宿舍

夜深人静,灯火阑珊,晚自习下课后,黄琦老师和唐旭老师来到男生宿舍。他们仔细核对每个宿舍人员名单,确认是否每位学生都按时归寝,跟学生聊聊今天在学习上的收获和困境,及时给出建议;督促他们早点休息,确保明天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等到宿舍全部熄灯,学生都上床休息后,他们才踏着星光走出学校。通常他们要晚上十一点才归家。“早上出门小孩还在睡觉,晚上回家孩子早已进入梦乡。”这或许已经成为衡钢中学大多数班主任的真实写照。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很多人对996工作制口诛笔伐、怨声载道,衡钢中学的班主任全天候、全年候守着学生却无怨无悔、甘之如饴。他们带着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的理想撒给学生一缕一缕阳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衡钢中学教师“生于忧患不进则退的拼搏精神,低进高出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不计名利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不惧竞争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