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海南三亚讯 张建星报道】广东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叶显恩5月31日下午在2019世界海商(三亚)青年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认为三亚不仅有落笔洞考古文化、南山佛学文化,还应该有海商文化,并且海商赋予了三亚更多深厚的文化底蕴。

广东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叶显恩
叶显恩表示,海上丝路航线的东移,为三亚地区的开发、起飞提供机遇。他介绍,公元三世纪,三国的孙吴开通了自番禺(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部海面,直穿西沙、南沙群岛海面而抵达东南亚各地的便捷航线。这一航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到对岸的南海诸国的航程。这意味可以摆脱传统的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惯例,标志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升。南海丝路航线的东移,促进了海南东南部海岸带的开发。振州和万安州沿海的港口先后开发。这些港口成为联结亚、欧、非洲的“广州通海夷道”上的中转补给、航线定向和避风港的中继港区。 三亚的海商,乘势而兴起。他们修建码头,造船经商。唐代以降,海商就已投身海上丝路,并大显身手。
叶显恩介绍,中国古代的海洋贸易是由地方帅臣和沿海少数民族豪酋掌控的。隋唐时期,南海的海洋贸易则由冯冼家族把持。由于洗夫人为边陲的内属,为国家的统一,立下不朽之功,隋文帝赐给她临振县汤沐邑1500户的所在地,正是三亚地区。基于海上贸易既需要巨量资金打造船只和军需装备,又要拥有一批甲兵士卒。因此,唯有地方帅臣和少数族的首领,才有可能染指海上贸易。在洗夫人生前和身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冯洗家族一直牢牢地把持着南海贸易。其家族的冯崇债和冯若芳,是冯洗家族势力掌控海南岛海洋贸易的代表和缩影。
叶显恩介绍,宋代,三亚海商独树一帜,异军突起,无视朝廷法规律令,划地而治,自称“三巴陈大王”,集商务和行政、军事于一身。其首领陈明甫、陈公发以临川为根据地,以鹿回头为指挥中心。管辖沿岸海洋贸易,征收税款。在鹿回头壘石修筑连珠寨。寨外围椿木栅为屏障,并綑系铁绁以加固。不仅得到沿海民众的支持,又“倚强黎为党援”,具有较为坚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二陈自驾双龙大舟,率众出海贸易。自福建漳州,西沿南海岸,经潮州、广州、恩州、雷州、化州、廉州、钦州,乃至于中南半岛各国,皆属他的贸易范围圈。其深入人心,影响之大,以致于当地老百姓,只知“三巴陈大王”,不知有朝廷。
叶显恩称,三亚地域的海商故事,为三亚的崛起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三亚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海商文化,不仅要向本地人讲,树立文化自信;也要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诸如: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等,向世界讲三亚海商的故事,宣示三亚城市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