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膝关节磨损 该换膝还是保膝

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上下楼梯疼痛加重,坐着再站起时膝部不适加重……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被膝关节症状所困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加重,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屈伸活动受限,甚至可能致残。这就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根据我国2015年发布的《中国骨关节炎防治白皮书》数据显示,国内目前约有1.5亿人患有骨关节炎,其中大多数为膝关节骨性炎症患病人群,65岁以上人群中约46%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养?

骨骼的“差异性沉降”是致病原因

既往医学研究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磨损导致,但为什么老年人的关节软骨更容易发生磨损呢?长期以来原因不甚明了。日前,我国科研团队根据膝关节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和临床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是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提出骨骼的“差异性沉降理论”,以此解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和机理。

当人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疏松的骨骼会在体重负荷之下出现“微骨折”,这些“微骨折”日积月累,会造成骨骼塌陷、关节变形等病变,发生“差异性沉降”。其中,脊柱、胫骨近端等部位差异沉降最为显著和典型。胫骨内外侧平台的“差异性沉降”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受压超过临界值,逐渐变薄、退变,继而关节研磨加重,从而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差异性沉降”也称“不均匀沉降”,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发生的一种力学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例如,路面出现塌陷、房屋向一侧倾倒等,都是“不均匀沉降”现象。胫骨平台这种不均匀沉降的力学现象,就好比房子的一半地基是石头,另一半地基是泥土,时间长了,由于泥土承载能力弱,以及外力因素的影响等,房子就会向泥土这侧倾斜。

在体重载荷的长期作用下,人体骨骼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当发生在胫骨近端时,胫骨平台内侧承受人体负重的2/3,外侧平台承重1/3,而且外侧平台有几乎不发生骨质疏松的腓骨支撑。因此,当内侧平台骨骼骨质疏松并发生不均匀沉降,高度降低后,两侧不平衡使平台应力分布发生变化,更加不均衡,使内侧软骨磨损加重,从而诱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换膝”是唯一选择吗

对于中早期膝关节病变的患者,通常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例如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或理疗、休息等方式缓解疼痛,但病情仍有加重的可能。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只能选择昂贵的“换膝”手术吗?

目前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案并非只有人工膝关节置换这一个选项,该“换膝”还是“保膝”也要因病而异。所谓“换膝”是指使用人工关节置换发生病变的膝关节,“保膝”则是保留患者的膝关节,通过采用腓骨截骨手术和胫骨内侧截骨联合平衡可吸收垫片植入手术等微创手术,治疗该疾病。那么,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何优劣?患者该如何选择?

以膝关节置换为代表的换膝手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但换膝手术截骨量多,创伤较大,价格也要比保膝手术贵,术后恢复时间长,有的患者手术后活动受限,不能完全恢复如初。目前常用的膝关节假体有一定使用寿命,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可能需要做第二次手术。而保膝手术,在治疗上同样能够获得确切疗效,而且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低,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于非终末期患者而言,建议以保膝治疗作为主要手段。

目前,“保膝”所采用的腓骨截骨手术和胫骨近端截骨联合平衡可吸收垫片植入手术,通过截断腓骨使发生“差异性沉降”的胫骨内外侧平台恢复平衡,同时在胫骨近端内侧植入可吸收垫片纠正力线,从而避免关节置换手术。国内也有自主研发的“膝关节平衡支撑可吸收垫片”,这是一种可吸收的垫片,由I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聚合而成,开创了将可吸收材料用于膝关节矫形手术的先河。

这种“保膝”手术通过矫正胫骨平台发生的“差异性沉降”,使已经变形的内外侧平台恢复到平衡状态,从而实现保留患者自己的膝关节,同时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的目的。

尽管“保膝”方案具有创伤小,能保证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自如,膝关节功能也基本恢复正常等优点,但是对于终末期骨关节炎、关节不稳或是韧带松弛的患者不适用。这部分患者仍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保护膝关节别忽视“预警信号”

既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如此高,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那么该如何预防?重点是要注意膝关节发出的“预警信号”。

30岁到40岁这段时期,大部分人髌骨软骨已经产生了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这就是膝关节发出的“预警信号”。但由于髌骨软骨没有神经分布,所以在全层磨损前只会在脆弱期拉响一次“预警信号”,有的人甚至觉察不到。在这段时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膝关节的使用不能再随心所欲。

40岁到50岁这段时期,在走远路之后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用手轻揉之后缓解。这个“预警信号”提示着人们膝盖内侧半月板可能发生退变。由于半月板上有神经分布,在退变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酸痛。这个现象的到来提醒人们:该开始保养关节了。

50岁以后,有些人的膝关节会感觉到明显疼痛,这是因为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已到,软骨全层磨损,关节炎已经产生。这时候的“预警信号”就是在提醒人们应该节约使用关节,减少剧烈运动,尤其是上下楼梯和爬山,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来减轻膝关节承受的压力。

当发现膝关节这些“预警信号”时,大家就应该开始注意从运动、饮食、补充关节软骨营养成分等各个方面来保护自己的膝盖。如果有关节疼痛、肿胀,要在疼痛能够忍受的范围内轻柔运动,同时避免爬山、爬楼等损伤膝关节的运动。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含草酸高的菠菜、番茄、红薯、芹菜等食物,避免因产生草酸钙而导致钙流失。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不疼不意味着就治好了,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此外,保证积极健康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对治疗也有帮助。

(作者:张英泽,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