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郑州讯 霍相禄】郑州,身处中原大地,坐落黄河中下游分界之处,她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她是中国铁路的心脏,她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持续壮大工业总量,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服务型制造“一创三提升”,已经成为引领中原高端制造创新崛起的中坚力量。

政策支持
郑州市将服务型制造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支持内容,初步形成了“专项性政策扶持、配套性政策支持、综合性政策鼓励”的政策体系和“奖励资金+产业基金”的政策落实机制:(以下为部分政策清单)
2017年,《郑州市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方案(2017-2020年)》
2017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若干政策的意见》
2017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7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8年,《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
在2018年10月12日~13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名单,郑州榜上有名,郑州为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近年来郑州市坚持把服务型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聚焦方向,通过国家战略联动厚植发展服务型制造的优势,并通过服务型制造发展促进国家战略在郑州落地生根。”郑州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制定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方案,出台系列规划和行动计划,加快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双提升,实现了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同时制定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实施方案与若干意见,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等,催生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总集成总承包等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郑州制造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郑州市还通过推进典型企业示范,引领郑州制造加快实现变革。近年来,中铁装备、宇通客车、大信橱柜、领秀服饰等40多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同时,强化服务型制造与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绿色工厂等试点示范联动,先后有100多家企业的300多个项目成为各类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在汽车及装备制造领域,积极推广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模式;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推广智能产品、信息增值服务等模式;在新材料领域大力推广总集成总承包;在消费品领域推广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线上线下电商营销等模式,有力促进了服务型制造发展。
郑州市还形成了3个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服务型制造集聚区。郑州经开区汇集了大信家居、中铁盾构等一大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跨境E贸易、口岸经济、中欧(郑州)班列等在全国优势明显;郑州高新区是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智能传感器研发生产基地,成为服务型制造创新引领区;航空港区是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多式联运”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买全球、卖全球”的现代物流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郑州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关键,培育了众城科技、九洲计算机等首批12家企业上云平台服务商,积极推进“百千企业上云”计划,并对企业上云服务费给予最高70%的补助;建成了世界工厂网、中钢网、鲜易网、效率大师等一批服务型制造专业性平台;建成了新益华人口健康资源综合服务、高新融易等一批区域性平台;建成了信大捷安移动智能终端公共安全技术、中机六院智能工厂全生命周期、中铁装备大数据应用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和应用支撑。
郑州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郑州市将以这次成功创建国家级荣誉为契机,围绕“赋能制造、服务未来”,强化工作举措、深化战略联动、提升融合创新、加快服务转型,积极建设全国一流的服务型制造强市,努力为全国、全省服务型制造发展探索郑州模式,贡献郑州力量。

距离第三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召开还有18天,了解更多大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服务型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