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质量变革并非简单线性作用过程,而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内涵丰富、有序演化的非线性复杂作用过程。数字经济驱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为制造业战略性赋能。认识和理解这一特征对于把握数字经济驱动力的作用方向和实现机制至关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新技术迭代。尽管质量变革受技术、制度、供给、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技术创新无疑是最具有颠覆性和根本性的因素。研究表明:历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演进,都会形成新技术群落对旧技术群落的迭代。迭代的结果是:整个经济(制造业)的技术基础发生重大改进,同时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变迁和质量变革效应。当前正在发生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主导,对整个经济尤其制造业领域具有明显迭代效应。有关研究认为这种迭代效应至少在三个方面作用突出:其一,“物联网+”对“互联网+”迭代,消费互联网持续向产业互联网迈进。其二,人工智能+对传统自动化数控技术迭代,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促进包括制造方式在内的广泛性变革,劳动-资本制造持续向智能制造迈进。其三,大数据云计算对传统信息技术迭代,数字成为关键或核心生产要素,数字集约化为制造业质量变革开辟更广泛应用前景。
数字集约化。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和委内瑞拉经济学家卡洛塔.佩雷斯在其合作著作《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中首次提出关键生产要概念。根据他们的解释,关键生产要素具有边际生产力递增性、规模收益递增性以及基于技术决定的无限供给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等显著特征。弗里曼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劳动密集度高,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度相对较低,这种要素密集度结构蕴含相对较大的资本和技术潜能,同时为关键生产要素集约化创造可持续增长空间。我国制造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为主体,将数字作为关键或核心生产要素引入我国制造业生产过程,通过与传统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等)结合,促进数字集约化,将有可能重构制造业生产函数并引领和驱动我国制造业迈入数字密集型制造,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质量变革而言显然是一个新的增长路径选择。
供应链协同。 供应链体现一系列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经济发达国家(譬如美国)供应链管理往往被定义为面向核心竞争力建构的基础性战略,因其丰富而深刻的经验沉淀和知识积累而被认为是促进质量变革的重要因素。通过供应链引流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价值流,将链内企业之间由原来的市场竞争关系改变为合作伙伴关系,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代供应链比之于传统方式,更加集约了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供应链结构面向现代复杂性经济的敏捷性、适应性和协调性。供应链协同之于制造业在降本,引流、提质、赋能、增效等方面具有关键性意义。
微观基础重构。企业活力通常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基础的基本内涵。企业活力受制于一系列内生和外生的结构性制约,内生结构譬如组织结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资源结构、人力资本结构、治理结构、技术结构、流程结构等,外生结构譬如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金融结构、投资结构、贸易结构等,这些复杂的结构性因素从方方面面形成对企业活力的影响,结构性失衡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经营自主权并导致治理结构惰性。经济学家们倾向于将其归结为“结构侵蚀活力”的过程,即所谓的“结构化效应”。从理论上说,“结构化效应”恰恰是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根源。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这种“结构化效应”比较显著。本文认为数字经济创新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平台+等赋能实体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造广泛的非结构化效应,譬如全产业链协同、嵌入式组态、制造执行、电子商务等。总之,数字经济通过“非结构化效应”为制造企业创造新活力。
生产方式变革。应对动态复杂性竞争性经济及技术变革和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制造企业需具备充分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我国制造业以工厂制作为最主要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特征,诸如规模、批量、集中、计划、现场管理等。这些特征有助于实现分工、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效应,但在适应性和反应能力方面有所缺失,譬如供需非协同性、供应链分离、制造刚性等,这些缺失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对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侵蚀。数字经济创新为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已成为重要产业组织形式,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实体-虚拟交互作用的工业云平台,将上下游企业、将供应链不同环节、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连接形成工业互联网,充分发挥平台引流、集聚和配置资源功能。其次,通过将大数据分析与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制造业,推动企业实现需求精准响应,一方面推动传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同时尽可能开发包括“智能集成制造”、“柔性制造”、“敏捷生产”、“小批量定制”等在内的新型生产系统。再次,通过促进制造业与金融的融合,极大提升制造业的资本密度和金融深度,改善制造业的资本形成。
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是一种生产力,管理也是质量和效率的根本保证,这表明了管理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追求产品生命周期的优化及企业的全局优化与最佳模式运作。数字经济是新经济,贯穿了前所未有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思想、新业态和新发展模式。从产品经济管理到数字经济管理实际上并非完全的、简单的线性知识迁移,数字经济管理对知识化专业化和数字化技能的要求远高于我们正在经历的所有实践。管理创新首要在于组织或管理者必须善于全面学习深度学习,勇于克服自身的学习惰性和学习障碍,通过学习理解新思想,培育愿景改善心智模式,通过“边干边学”积累新知识和经验沉淀。其次是基于数字经济的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所蕴含的创新潜能,对产品经济实践中形成的某些管理方式和方法,诸如“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分布式现场管理”、“精细化流程管理”、“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专家决策系统”等,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施有计划的改进优化提升。再次是密切结合数字经济实践,积极探索应用某些有助于解决复杂性和有助于提升适应性和变化响应能力的新型管理模式及方法,譬如“大数据集成管理”、“在线数据管理”、“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在线专家决策”等。总之,管理技术创新驱动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质量变革的内在要求。(作者: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现代经济研究院 王永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