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新闻联播平顶山讯 孙元林 谢玄朝】 河南省鲁山县库区乡搬走岭村位于昭平台水库北岸,辖6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总户数445户,总人口2081人,全村建档立卡户139户580人,未脱贫46户169人,系深度贫困村。共有移民人口776人,系整村移民村,支部共有党员41名。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2万,预计到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每年可达23万元左右。

搬走岭村在2014年之前,可以说是“四无村”:办公无场所、办公无经费、支部无凝聚力、干部无战斗力。如今,搬走岭村新建的村室功能齐全,村内道路硬化畅通整洁,路边各类风景树四季常青,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党员干部有了干头,群众有了奔头,这些都得益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一、落实各项制度,打造冲锋型党支部
支部无战斗力,从根源上还是因为没有凝聚力,搬走岭村党支部从基础做起,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只要是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召开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问题,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严格按程序讨论决定;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村、组干部必须全部参加,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支部书记带头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把意见摆在明面上,提高彼此的信任感;落实好主题党日活动,从集中清理村内垃圾堆、主动上门调解邻里矛盾等小事做起,逐步提升群众的认可度。通过长期的坚持,村两委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强,想为群众办事,能为群众办事的劲头越来越足。
近年来,搬走岭党支部对全村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谋划,但如何将想法落到实处,还有要经济基础,因此,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成为搬走岭党支部主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二、吃透政策,抢抓机遇,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2017年4月,省级鼓励利用省派第一书记带贫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全县预选了12个贫困村进行专家论证,最终将确定6个村作为试点村落实项目。知此项政策后,搬走岭村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就如何选好项目,确保拿下县里的指标进行讨论研究,鉴于库区乡是河南省最大的蓝莓种植及育苗基地,有成熟的技术支撑和销售渠道,加之搬走岭土地肥沃、临近水库的天然优势,初步形成了打造蓝莓种植园的建议。为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村里多次与平顶山城建学院地质学院教授对接,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入村进行实地考察验证,短短的一周时间,对全村 亩土地全部进行了勘探化验,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论证报告,在全县第一轮专家评审大会上,搬走岭村的蓝莓种园项目是12个参选村中唯一一个通过、并被确定可以进入招标的项目。随后,村两委积极进行选地,村支部书记带头同意流转土地,同时对实际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和利弊分析,最终成功流转土地65亩,为项目的开工建设奠定基础。该项目于2018年3月建成交付村里,村里通过大力宣传、“四议两公开”程序制定合同,于2018年7月对外承包,由于前两年蓝莓不能挂果,村里只收取承包商600元/亩的土地款,到2018年底,我村收到了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3.9万元,从2020年起,每年按1600元/亩收取租金,每年收益预计约11万元。
三、提前介入,破解难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再添助力
2017年推广光伏电站时,分配给库区乡的建设名额只有3个村,因搬走岭村已有村集体经济项目,乡政府起初并无意将电站建在该村。光伏电站选址要求较为严苛,地势必须开阔无遮挡物,日照时间也必须达标,选址困难且收益前景未定,许多村迟迟不见动静。当他们犹豫观望的时候,搬走岭村已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入组选址去了,仅用了2天时间就找到了符合条件的建设地点。为使租地顺利实施,支部书记带领亲自带头入户做工作,将刘庄组65亩坡地以260元/亩的价格流转到组,组里又以500元/亩的价格将坡顶符合建设条件的10亩地流转给村,剩余的55亩以300元/亩的价格对外承包用于种植风景树,这样一举三得,既解决了用地问题,又使村、组都有了收益。随后村委立即向乡政府递交了光伏电站建设申请,因该村行动快、选址准,乡政府将一座投资197万元、270千瓦,也是全县最大的村级光伏电站建在了搬走岭村。2018年6月正式并网发电,到2018年底,满满的第二桶金到账了,共计8万余元,从2019年起预计每年收益18万元。
四、入股分红获收益,多元化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自2018年昭平台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取缔之后,乡里成立了鲁山县库区淼发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有公司,主要以经营水库水产品养殖加工为主,销售现状和前景良好。而库区乡作为移民大乡,有一定的移民扶持,为改变直接将扶持资金一分了之的粗放形式,乡党委建议各村将移民扶持资金以入股的方式注入到淼发公司,每年通过分红就可以获得较为持续的收入。但乡政府站在均衡发展的角度,更倾向于吸纳几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并未将搬走岭考虑在内。但是搬走岭党支部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机会,以自身是移民大村的硬性条件,连夜拿出申请报告,第二天一大早支部书记就揣着报告到乡政府找书记、乡长“谈判”,最终乡政府决定让搬走岭村也参与其中,将搬走岭村划为第三种类,将分得的10.5万元移民扶持资金注入淼发公司,按10%的比例分红,2018年底入账1.05万元,村集体经济又多了一项稳定收入。
五、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集体经济项目
搬走岭村有种植酥梨的传统,种植的农户都有一定的规模,每年都有固定的客商和游客前来订购、采摘,同时该村位于昭平台水库上游,发展乡村旅游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村里的蓝莓基地也即将挂果,以后来往的游客会更多,党支部就有了建设农家乐项目的想法,希望通过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能够将搬走岭村逐步打造成集采摘、游玩、吃住为一体的农家观光旅游村。说干就干,村两委通过积极争取县、乡持扶资金,在走东组流转土地6.2亩,兴建农家乐一处,2019年5月建成,7月对外承包并进入装修阶段,村里从2020年起每年可收益4.8万元。
六、用好村集体经济收入,彰显村集体经济的极大效益
随着村集体项目的被不断增加,村里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去发展村里的事业。目前,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发挥了作用,一是改善社会风气,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活动,引导群众尊老、敬老;二是发展教育,对本村村考上高中、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分别给予300-1000元的学费资助。三是改善村容村貌,安装路灯140盏,实现路灯全覆盖;花费4.6万元,在村组主干道全部栽种风景树,实现四季长青;为保洁员、护林员、树木管理员等公益性岗配套工作设备,实现了垃圾随有随清。通过以上相关措施,搬走岭村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村集体经济收益作用发挥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