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3C认证成摆设 儿童安全座椅抽检不合格率超两成

3C认证成摆设,儿童安全座椅抽检不合格率超两成

据中国之声报道:为了保证孩子的乘车安全,我们现在都有一个常识,不让孩子坐汽车副驾驶。很多有车一族,还会买一个儿童安全座椅,放在后座给孩子单独坐,更安全。可您想过吗,本想保安全,却买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期抽检了市面上60个批次的儿童座椅,分别进行动态试验及燃烧试验,发现多批次多品牌产品存在问题,其中还包括英国知名品牌巧儿宜的产品。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截图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截图

昨天,中国之声记者联系多家涉事品牌,对方都表示,不合格产品已经下架。那么,这些座椅哪里“不安全”?通过了3C认证抽检,为何却仍然不合格,又是否能“下架了之”?

儿童安全座椅究竟应该怎么选?

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个国家通过立法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虽然我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规定,但是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安全座椅基本已成为家庭标配。

不过,儿童座椅究竟怎么选,许多人不是特别清楚。北京的郑女士说,自己家孩子的安全座椅参照的是欧洲标准:

“当时我买的这个安全座椅,去商场看了之后,就是买的这一个款,但是那个花色当时没有货了,所以我是直接海淘回来的,所以就没有中国认证了,是欧洲认证。”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截图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截图

安徽的王女士则表示,最初买的时候,主要看外观:

“去商场看,然后看到一个差不多的,只要就是小孩能坐的,然后因为我是女的,外观稍微好看一点的放在车里跟车子配的,现在还是比较后悔,应该出于安全的考虑买一些安全系数更高的座椅。”

实际上,我国从2015年9月开始,对儿童安全座椅进行进行强制认证。没有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认证)证书和未标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儿童安全座椅,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儿童安全座椅抽检不合格率高达23.3%

儿童安全座椅的3C测试项目包括4个方面: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燃烧试验、毒性试验。此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抽检,主要是进行了其中的动态试验和燃烧实验。

结合接到过消费者投诉、品牌口碑等条件,检测机构有针对性地对60个批次的儿童座椅进行检测。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处副处长朱炯宸对媒体介绍:

“这次抽检的范围是在上海市有2家实体店和6家网络平台上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做了一个监督抽查。一共抽查了60个批次,经过检查有1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测率是23.3%。”

简单来说,动态试验主要测试项目就是耐撞程度,模拟事故状况,通过一定次数的碰撞,测试座椅的整体强度和耐撞度。在这一试验中,众霸、巧儿宜、carmind等5个品牌共8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无锡海关车辆检测重点实验室工程师姜华介绍:

“碰撞过程当中,头部的线超过了我们这条标示线,就代表在碰撞过程当中,儿童的头部会接触到汽车前方的座椅,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遮挡物。就有可能会对儿童的头部产生脑震荡等各种损伤,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燃烧试验测试的是布料等材料的燃烧速度,这个测试主要是模拟出车祸时,车辆不幸着火时,儿童座椅的材料是不是不易燃。该项检测中,众霸、布达达、pouch等7个品牌共11批次的产品不合格。一些批次产品在两项检测中均不合格。

为何通过3C认证商品无法通过再次抽检?

中国之声记者昨天检索发现,这些被点名的儿童安全座椅品牌在网络电商平台仍有产品在售,其售卖网页上均标有“商品具有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编号,符合国家CCC认证标准”的字样。其中动态试验及燃烧试验均不合格的众霸方面表示,涉事产品均已下架,不再生产,众霸京东客服还称:“没有燃烧隐患,新闻说得有点不太清楚。”

pouch天猫客服表示抽检商品为Q07提篮安全座椅,已经下架了商品,同时后续要要求供货方按批次提供阻燃报告,请消费者放心购买。朱炯宸确认,要求厂家停止销售产品、督促网络交易平台断开链接:

“针对不合格产品,不合格商品我和经销商我们都进行了约谈,主要是责令相关的生产企业停止销售不合格商品,另外他对库存产品,在售产品或者同类产品进行全面清理和自查,另外我们也督促相关的网络交易平台对不合格商品网店实施一个信息删除,屏蔽或者断开链接这样一个措施。”

对于消费者来说,下架还不能解开疑问。通过3C认证的商品,为何无法通过再次抽检?朱炯宸解释,可能是后续生产过程未按送检标准进行:

“因为厂家在做3c认证他一般都是送样的,所以在那个符合性方面他可能会相对来说全部达到国家3C认证标准要求的,但是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考虑成本因素啊或者可能其他的方面原因,造成产品质量发生问题。后续我们也会对相关的经营者进行一个调查处理,也会有调查。”(记者:周益帆、唐国荣)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