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郑州海关制定四个专项方案服务河南对外开放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河南郑州10月15日电(屈伟林 李伟东)郑州海关召开进一步服务河南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近年来全省外贸进出口发展态势及对外开放情况,重点介绍了新推出的四个专项方案共计64条措施。强调郑州海关将充分发挥进出境监督管理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监管质量和服务效能,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1.jpg

新制定出台四个专项方案为:《郑州海关进一步服务河南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实施意见》和《郑州海关进一步服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方案》、《郑州海关进一步服务“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专项方案》、《郑州海关进一步服务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专项方案》四个文件。

郑州海关副关长徐晓捷说,他们采用“一主多分”的方式,以10项实施意见为牵引,三个专项方案为支撑,聚焦主要矛盾,持续改革创新,通过优化监管和服务,激发我省开放发展新动能,助力应对外贸复杂局面,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个文件是紧紧围绕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四个着力点,扎扎实实服务河南做大做强做优开放型经济。

针对服务河南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实施意见,徐晓捷说,一是履职尽责服务河南省对外开放大局。立足海关职能作用,结合河南省情,围绕密切关注经贸摩擦影响、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主动服务「四路协同」发展、加快实施「两步申报」改革、创新拓展特殊区域功能、继续支持开放平台建设、精准扶持重点企业行业、积极支持特色产品出口、坚持强化国门安全防控、全力做好通关优质服务十个方面持续用力,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优化监管和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助力「四路协同」发展,促进开放平台建设,为我省对外开放工作贡献海关力量。二是改革创新优化河南省口岸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郑州海关将对标国际标准,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深化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继续简化通关一体化流程,实施进口概要申报、完整申报的「两步申报」改革,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灵活开放的申报制度;深化关税业务改革,宣传推广关税保证保险,加强与重点税源企业、保险公司联系配合,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税收担保选择;巩固压缩货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成效,加强监测分析,确保2019年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在2017年基础上压缩40%,力争2020年完成压缩50%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工作部署,严格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停征政策,执行涉企收费明码标价制度。

服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方案,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从构建枢纽网络、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临空经济三个方面制定十八条措施,推动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客货运发展提质增效。支持郑州机场大力拓展航线,利用第五航权,探索航空运输货物及快件国际中转、转口、集拼业务便捷高效监管模式,突出抓好航空口岸便利化、信息化等核心能力建设,加速提升我省「空中丝绸之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服务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专项方案,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强化监管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优化服务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创新激发业态新动能三个方面制定十六条创新举措,巩固河南跨境电商发展优势,推动跨境电商进入「四全一高」新阶段。优化跨境电商监管流程,进一步释放机构改革红利;探索推进第三方质量检测报告采信制度;推动国内国外电商商品实现同仓存储、同包发货;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对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线下提货」业务开展的支持,实现在线线下融合发展。

服务综合保税区建设专项方案,促进综保区实现高水平开放。落实国务院3号文精神,从统筹两个市场、推动创新创业、推进贸易便利化、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五个方面制定二十条措施,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简化综合保税区进出区管理,对符合要求的货物、物品,实施便捷进出区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支持开展委内加工业务;统筹利用综合保税区区内区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开展保税仓储业务,优化保税租赁监管,支持扩大保税租赁规模,促进我省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jpg

徐晓捷表示,郑州海关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要矛盾,向改革聚力,以创新开路,积极通过监管制度创新激发开放发展新动能,服务河南朝着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扎实迈进,助力中原大地成为开放包容、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沃土。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