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投资又过山海关 20亿绿色新能源产业基金落户龙江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哈尔滨讯(朱淑英)10月28日上午,由国家电投集团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中电投融和新能源投资管理中心和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设立的、总规模2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项目签约启动仪式在哈尔滨融创万达文华酒店隆重举行。

79370E4E-116E-41DA-9C00-6A3F2E426FC3.jpeg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林业大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但目前每年农业生产的另一半——秸秆均被白白丢弃。正常年份黑龙江省每年的生物质废弃物可收集利用量约1亿吨以上,占全国的9%,而且省内生物质秸秆具有密集度高、集中连片、便于收储的特征,这就为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目前,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最成熟、消耗秸秆规模最大、经济最可行的方案就是直燃型生物质热电联产。

微信图片_20190924182426.jpg

由于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高纬度,冬季气候寒冷,全省城乡共有8亿多平方米建筑面积需要冬季供暖。同时,由于电供暖成本过高,天然气供应不足,因此,如何将黑龙江省内天然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已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拥有包括核电、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全部发电类型,是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企业。鉴于黑龙江具备极其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优势,国家电投为贯彻落实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建设,推动国有资本和优势产业联动,服务党中央“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战略,同黑龙江省知名企业——九洲电气共同出资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专注投向黑龙江省生物质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供暖项目。

这只新能源产业基金首期到位的10亿元募集资金将作为资本金,全部投资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区、碾子山区、泰来县、富裕县、龙江县5个已经核准的生物质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上,预计将带动实现总量达4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建设规模。这5个项目,共计要建设9台40MW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式循环流化床锅炉、高转数汽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60MW,代表着当代国内最高技术指标和最少度电原料消耗的生物质发电机组,全部由坐落在哈尔滨市的中央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

这5个项目的建成,将在上述区县内打造出一个以秸秆为原材料的,集发电、供暖、供汽、售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消耗秸秆300万吨、提供绿色电力25亿度,实现清洁能源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带动农民增收8亿元,新增税收2.5亿元,直接安排就业150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3500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1000户以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68万吨,减少标煤消耗60万吨。

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是一项利国利民,节能减排、精准扶贫的首选工程。它可以节省煤炭资源、减轻空气污染、改变城乡面貌、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必将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这只产业基金的成立,是把龙江的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助力龙江经济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是践行国家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推动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等决策部署的前期成功运作;是国家电投支持东北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投资又过山海关”、“金融助力东北振兴”的典范工程,未来必将开启东北地区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c6153df9125486dc2154262eb18e260.jpg

签约仪式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沈莹、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德喜,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杨亚,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李玉刚,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刘智全等嘉宾出席签约仪式。

黑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郎国明,齐齐哈尔市委常委、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洪国,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长利,国家电投集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沈汝浪,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寅先后致辞发言。

0fd07bd60cdb55e84261dbfe092df66.jpg

仪式上,九洲电气与国家电投融合租赁、国家电投产业基金、国电投融和新能源投资中心、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先后签订20亿新能源产业基金合作协议、首期10亿基金合伙协议、齐齐哈尔市政府与九洲电气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最后,各方代表共同开启了20亿新能源产业基金启动球,首期10亿元基金正式启动。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