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辉县市环保局驻沙窑乡小井村第一书记穆学平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2月13日河南新乡电(记者任成顺 刘克勤 张新平)河南省辉县市环保局职工穆学平,中共党员,正股级别,从事环保工作30多年。曾担任过百泉镇、吴村镇环保所所长、生态科、监控科科长及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由于他认真负责,不论哪项工作都做的有声有色。2018年11月又出任辉县市沙窑乡深度贫困小井村第一书记。进村后短时间内走遍了11个自然村,找关系托人情想方设法帮扶困难户,起到了实质性的扶贫効果。

11月2日上午8时许,尽管深山区的气候异常寒冷,但沙窑乡小井村文化广场的舞台旁,早已是人潮涌动,气氛热烈。舞台上,河南柒拾贰贤商贸有限公司“精准扶贫消费扶贫”献爱心活动启动仪式正有序举行,该公司与辉县市食全饰美种植专业合作社、辉县市溪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场签订扶贫定点采购协议。之后,参加活动的诸多爱心人士分别向小井村建档立卡特困户郎三、郭运富、郝改秀、宋保庆、李林秀捐赠扶贫爱心款。活动仪式结束后,在场的所有嘉宾和爱心人士纷纷到各种植专业合作社考察并选购“山货”,通过消费扶贫,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本次爱心活动只是市环保局驻小井村第一书记穆学平上任后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小井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属于深度贫困村,辉县市环保局包村扶贫村。穆学平到任后,迅速“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想方设法协调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团队、爱心个人对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小井村村委委员宋增煌12岁那年父亲去世,与母亲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家里条件十分艰苦,在母亲的教导下,养成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性格,婚后为增加家庭收入,他像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但他一直都在苦苦等待和寻找机遇,想回家乡发展。2005年,轿顶山被旅游开发商看中,并着手景区开发建设。这让宋增煌看到了机遇,于是他返乡建起了一家名为 “新山村部落”的农家乐,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致富后,宋增煌日思夜想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了食全饰美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使自己的口袋鼓了起来,也带动了不少乡亲走上致富路。

穆学平十分关注合作社的发展状况,经常与宋增煌探讨发展方向,为合作社出谋划策,深入到田间地头察看植物生长细节、收成收入等情况,使合作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摘穷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今后在市环保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俺要靠自我奋斗,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谈起今后的打算,宋增煌信心十足。今年10月26日,穆学平协调辉县市水利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到太行山腹地的沙窑乡小井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全院8个特色科室,20名骨干医务人员,携带仪器设备,奔赴小井村进行义诊,免费为乡亲们检查诊断治疗疾源。深秋的山区,冷风飕飕,冻得医务人员瑟瑟发抖,乡亲们找来大衣让他们穿上,因屋子太小,还坚持在室外诊断。山区农民大都年迈体弱,眼花听力下降,他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讲解山区常见病的冬季预防知识。并留名片电话以方便及时联系咨询。

山区农民居住分散路途远或信息不畅,不能及时赶来,他们就耐心等待,一直到中午十二点,保证不漏掉一人,深得山区农民的欢迎和感激。小井村村民郎三,虽然生活不是大富大贵,却也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郎三前些年因外出打工砸伤腰椎损坏神经,导致大小便失禁,表面上看身体硬朗,生活能自理,但已伤失重劳动能力。更为残酷的是五年前29的独子因脑干出血突然离世,真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三年后儿媳又带二孙改嫁他人,撇下大孙和老两口相依为命,因此郎三成了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市环保局领导班子通过到村里走访摸排,了解到郎三的特殊困境和其孙子郎德轩面临辍学的问题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曾经两次携带生活必需品等到郎三家看望慰问,并想方设法协调辉县市太行鸿昌酒精有限责任公司解决其孙子上学的难题。该公司董事长杨瑞涛慷慨解囊承担起其孙子郎德轩的学费直至长大成人,从去年6月份己经开始例行,每年帮扶资金8000元,分两次完成。

今年8月11日,在穆学平的协调下,中国好人梁菊带领自己的爱心团队专程来到小井村,为郎三等10家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和夏凉被,并另外为郎三家送去了500元助学金。如今在小井村的脱贫攻坚战中,市环保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凝心聚力,一项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不断落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穆学平带领他的扶贫队员一心为贫困户着想,植根攻坚热土,奉献扶贫真情,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和一致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