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海南白沙县检察院:以十年“青年文明号”为抓手,提升办案质效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2月18日海南白沙电(记者 戴冠和 通讯员 谭瑶瑶) 12月18日上午,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检察院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致力于以十年“青年文明号”为抓手,提升办案质效。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公众号:ch-010)记者从会上获悉,白沙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通过十年的努力,在争创“青年文明号”的过程中,成功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司法严明、作风刚硬、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的青年检察干警队伍,带动了白沙检察院全院检察干警共参与的良好局面。

 现场.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检查组.jpg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检察院

奋发进取 打造队伍锻尖兵

近年来,海南白沙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在院党组的带领下,以争创“全国青年文明号”为契机,以“改革创新、勇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和“宽严相济、公正高效”的办案理念及“忠诚担当、廉洁奉公”的服务理念,落实“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坚持“公正和效率”的原则,加强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据介绍,第一检察部青年检察官办理了以林某强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该案是海南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案之一,也是2018年度白沙县首起恶势力犯罪案件。该案犯罪集团人数多、作案次数多,多次在海南乐东、白沙等地实施作案,严重扰乱当地的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破坏海南自由贸易区(港)一流营商环境。该案的成功办理,消除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麦文忠.jpg

白沙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麦文忠出席发布会

为了强化法律监督力度,第一检察部青年检察官在2019年受理立案监督线索16件,监督立案10件,监督撤案2件;向公安机关、法院等部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2份,《检察建议书》6份;纠正遗漏罪行2件。2017年以来,充分发挥青年检察官骨干作用,以抗诉为中心进一步加大审判监督力度,提出抗诉案件5件9人,并得到上级院支持,改判率为100%,位列全省第一。

宽严相济 公正高效 提升办案质效

第一检察部认真落实“少捕慎诉”办案理念,扎实开展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工作。2019年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案件93件135人,依法批准逮捕59件84人,不批捕34件51人,不捕率为37.78%,位列全省第二;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11件156人,依法提起公诉96件130人,不起诉14件22人,不诉率为16.67%,位列全省第三;提前介入侦查案件26件次,针对案件证据薄弱、事实不清,同县公安局、县法院召开“小三长”会商会议,提出建议,引导侦查取证。

司法为民 立足服务献真情

为打造普法共同体,白沙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以“青年文明号”为主,院团支部、其他部门为辅,组建起一支“法治巡讲团”的青年检察干警队伍,积极参与“生态检察”、“检校共建”、“阳光扶贫”等活动,通过“法治进机关”、“法治进校园”、“法治进乡村”,树立白沙青年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

王山.jpg 

白沙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王山在会上发表讲话

第一检察部在创建“青年文明号”的过程中,检察官们积极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据悉,2016年至2017年期间,高考生徐某和周某分别因盗窃、故意伤害被公安机关抓获,检察官了解到2人平时表现、成绩都不错,为了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白沙县检察院做出不起诉处理,经过检察官耐心帮教,2人均考上大学。为贯彻“一号检察建议”,青年文明号“法治巡讲团”的成员们在全县的49所中小学开展巡讲52场,实现了“法治进校园”全覆盖,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有效减少了校园暴力案件的发生。

此外,第一检察部借助“延伸法律监督触角”的平台,主动服务基层,更好地创建“青年文明号”。该部借助乡镇设立的10个检察工作站,定期下村、主动下访农户100余次,“法治巡讲团”开展30余场“法治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实现了“法律监督、服务农村、业务部门联系基层”全覆盖。为更好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第一检察部结合“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第一时间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了青年文明号“自贸区(港)检察服务窗口”,在县工商联、陨石坑国家地质公园设立了检察工作站,派专人负责,及时审查处理涉自贸区(港)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诉求,为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贡献检察蓝的力量

据悉,白沙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于2009-2010年度、2011-2012年度、2013-2014年度连续三次被评为“海南省青年文明号”,2015-2016年度、2017-2018年度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是海南省检察系统唯一被授予该项荣誉的集体。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