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举行“福建省食品工业特别贡献奖”颁奖仪式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2月29日福州电(王海珠 通讯员蔡淑坤)12月27日,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在2019年年会上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福建省食品工业特别贡献奖授牌表彰仪式。为了弘扬老教授、老专家无私奉献精神,更好地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在食品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协会决定授予陈绍军、陈兴才、吴文礼、林本农、陈炳炎、陈用博等6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管理机构不同岗位教授、专家“福建省食品工业特别贡献奖”。


会长郑宝东教授颁发证书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协会会长、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郑宝东教授亲自为6个专家颁发证书,由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6名优秀学生为专家披上绶带,献上鲜花,此时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主持人刘宜锋副会长的号召下,全体参会人员起立,献上最热烈的掌声和最崇高的敬意。

f0e9943607ec411fa6e7ac010759ce3f.jpg

副会长曾绍校教授宣读表彰决定


3f3ab22901df45b38b455500ae491aab.jpg

专家合影

e8c8b0c1649f49eb8233f9503d24e188.jpg

参会人员全体起立鼓掌

我们不会忘记老一辈食品工业专家为福建省食品工业的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省食品工业发展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老专家们的默默耕耘,他们用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我们为之奋斗的食品事业。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协会年会之际,让我们铭记历史、见证发展,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为我们福建省食品工业发展再增添浓厚的一笔!

专家介绍

陈绍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品质遗传育种博士专业。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委,曾任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系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福建省农业厅厅长。曾兼任教育部(农业)食品与营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研究方向和领域:亚热带果蔬、中草药及部分动物产品等资源的深度加工与贮藏保鲜研究;食品安全控制;宏观农业经济管理与战略。主讲本科生及硕博士生课程6门(《农业产品贮藏与加工》、《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及研究生的《食品色香味与添加剂》、《Seminar》、《食品工艺新进展》等),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多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52篇,其中EI、SCI入选9篇,国家一级刊物15篇。

陈兴才,教授,1985-1987赴法国路易斯.巴斯德大学专修食品科学香精香料的提取与合成,获DES学位;1987-1990 福州大学轻工系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组任教;1990-1997 福州大学轻工系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组副主任;1997-2007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系主任或副院长、教授、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一直从事软饮料工艺学、现代食品高新技术、乳品工艺学、专业英语、食品技术原理等课程教学以及学院的教学菅理工作。1987-2007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省教委的大蒜大蒜系列产品开发、螺旋藻深加工产品开发、魔芋仿生索食海产品研制和省基金的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机理研究等多项纵向科研项目以及植物蛋白饮料、果蔬饮料等多项横向项目。此外还承担多项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08-至今 福州食品工业研究所技术顾问。

陈用博,高级经济师,1945年5月2日生,1990年任福建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担任第二届、第三届福建食品工业协会会长。1993年,1995年主持举办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引进欧美国际先进食品工业技术设备对我省食品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对我省食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组织福建省食品工业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和全国各省先进食品行业的横向联系,促成一批省内食品企业走向全国,促进食品企业品牌的发展。加强食品工业统筹规划,制定2000年规划和五年计划建议,结合省情提出扶持食品工业发展政策建议,组织对食物结构和重点行业调研,提出发展建议;加强食品工业产品质量,创优和组织检查评比,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组织信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

吴文礼,教授,1959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果蔬专业。曾任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农学院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包括专科、本科和硕士生)工作,先后担任《食品微生物学与检验》、《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进展》、《食品发酵原理与技术》、《农业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等多门课程, 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编写《食品微生物学进展》(2002年出版)、《农业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合编)、《软饮料工艺学》等教材,参与编写的全国专科统编教材《食品微生物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先后承担了省科委、省农委、省教委多个课题,60年代初,成功地用液体浅层培养法大量生产紫云英根瘤菌剂,在福建推广应用,获省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1985年《关于真核生物固氮酶活性的探讨》的课题还成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是当时讲师级唯一获得这项基金,在测试的104个菌株中,37个有固氮酶活性。省科委课题,最早在国内进行水稻根系固氮研究,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先后有7个国家的同行专家来索取论文和交流。1986年经国内同行专家评审,通过阶段理论成果鉴定。1990年,新发现的固氮菌新种周毛德克斯氏菌发表,《德克斯氏菌属的一个新种》等多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杂志《BA》、《CA》转载,先后被推荐为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及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员等。省农委课题主持研制“金菇露”等6种系列食品产品,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产品先后多次获奖,199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曾在在校内及省内多地生产。2018年在晋江市建厂生产有保健功能的金菇露口服液,即将投放市场;主持研制的“芦柑粒粒果汁饮料”产品,改变粒粒果汁饮料只能用温州蜜柑品种生产,1990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省内永春县等多地批量生产。进入21世纪还开发了生物酶解自溶技术:酶解烤鳗鱼加工后的下脚料及废弃物魚头、骨架等生产钙片,取代过去复杂的生产工艺;酶解次、小牡蛎生产蚝油;自溶酶解鲜杂鱼生产高级营养液,《自溶酶解技术制备鲜杂鱼营养液方法及鲜鱼汁的生产工艺》于2009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证书。发表论文译文86篇。

1993年获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个人事迹1994年被编入《Who's who in the world》(世界名人录)12版。

林本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0年9月出生于福州,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专业,生物技术、食品工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以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5月受聘于福建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兼职教授,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荣誉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主持研究的“水溶法生产花生蛋白和油中试研究”荣获粮食部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淀粉接枝共聚物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工业生产及应用”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MS-90化工淀粉的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天然香精、复合方便汤料开发应用研究”获商业部科技进步四等奖;天然食用香精、复合方便汤料系列产品获9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两项金奖。“真菌油脂生产工艺研究”和“绿色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研究”2002年通过福建省科技厅技术鉴定及项目验收。《新型高分子材料—淀粉接枝共聚物超吸水剂研究》、《强化营养玉米片微波加工工艺研究》先后获得福建省第四届、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淀粉接枝共聚物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获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二等奖,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CN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参加福建省民盟省委《福建农业新兴产业调研与对策》重点课题,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孙春兰书记、黄小晶省长、梁绮萍主席都作了重要批示。2005年以来,所承担的民盟省委重点课题《闽江水域水葫芦泛滥成灾调研与对策建议》、《食品安全》、《构建福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现代粮食物流》以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社,推进我省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强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等课题,先后被评为省政协重点提案或转化为呈阅件,多项论文获得福建海西论坛二、三等奖。《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推进城镇科学协调发展》调研报告入选2011年海西论坛汇编。

陈炳炎,高工,主持或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共20多项:原轻工业部项目《双歧杆菌食品研发》,通过部级鉴定评为:国内先进。教育部项目:《利用莲子下脚料制作速溶莲茶》,通过部级鉴定评为:国际先进,获发明专利一项。省科技厅项目《竹笋即食产品开发和下脚料综合利用研究》省级鉴定:国内领先;《段木灵芝有效成分提取及产品开发》省级鉴定:国内先进;《干型、半干型全汁发酵系列优质果酒产品开研制》省级鉴定:国内领先;《全苦瓜(含籽、囊)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省级鉴定:国内领先。教育厅项目:《莲子多糖生物酶降解技术及营养速溶系列产品开发》省级鉴定:国内领先;《微波-乙醇法提取红曲色素的研究》省级鉴定:国内领先;《高色阶多色调红曲色素的研究》省级鉴定:国内领先;《微波-乙醇法提取莲藕下脚料黄酮及产品开发》省级鉴定:国内领先;《应用高阻隔性塑料膜研制袋装鲜啤》省级鉴定:国内领先;《茉莉花饮料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省级鉴定:国内领先;《枇杷叶、花、果加工综合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省级鉴定:国内领先;发表论文十多篇,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果酒产品:获得国家银奖。论文:省二等奖一篇,市二等奖、三等奖各2篇。专著《健康饮料红茶菌》福建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其他:武汉市统战部授:重大贡献的党外优秀知识分子。福建省六、七届省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