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2月29日北京电(记者 黄桂仙 林春蕊)12月28日,首届中国商事法治建设40年高峰论坛暨颁奖盛典(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公众号:ch-010)记者了解到,会议特别邀请到了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十大杰出法学家之一、法学泰斗、历史学家夏家骏老先生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反贪总局局长罗辑先生莅临现场指导,论坛以“商事法治建设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采用“主题报告+圆桌论坛”的形式,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多家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各界的法律专业人士以及多家媒体共计200余人莅临现场参会。

论坛大会现场
中国商报社副社长陈高宏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内的经济环境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事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商事法治建设更成为商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有力保障和“护身符”。此次举办中国商事法治建设高峰论坛暨《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会,同时表彰为我国商事法治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典范人物、典范单位,并颁发特别贡献奖,就是为总结我国商事法治建设40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迎接即将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我国商事法治建设的新时代进程。
商事法治建设圆桌对话现场
此次高峰论坛还现场发布了《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指针对企业从设立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系列具体制度环境。包括国家政策、法律、制度、规则等制度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制定、执行、落实过程中必需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可预期。现阶段破坏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事件的主要类型从各地曝光出来的一些破坏营商环境案件中,可以看出:以下两类占比最多:一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不作为、懒政、乱作为等情况比较常见,占比约31.2%;二是因政策调整、政府机构换届、领导人更替等原因,政府机构不履行招商引资和签订的各类合同,不兑现扶持奖励政策,造成企业和投资者财产权和合法权益受损的纠纷问题,占比21.7%。具体表现形式为故意回避或不答复;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职责、故意拖延履行;已经判决但仍未执行以及对当事人的请求明确拒绝履行等。
报告指出,优化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满足经济振兴需求,更有利于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动力。
此外,针对在中国商事法治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勇于开拓,拼搏奋进,无私奉献的单位和个人,活动主办方请夏家骏、罗辑和张振声三位特邀嘉宾分别对组委会按照有关程序评选出来的商事法治建设的年度典范人物、年度典范单位以及特别贡献奖获得人员颁发了奖牌、奖杯和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