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老挝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宇君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月7日老挝川圹电(记者申成勇)中老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老两国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2000年以来双方坚持“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四好精神,巩固政治互信、扩大互利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加强多边协调,使中老关系不断推向新高度。

图:陈宇君主席(左)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文化旅游新闻部副部长Ounthuang khaophan(右)亲切交谈(川圹经济特区供图)
2019年04月26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签署的《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为谋划下一阶段两党和两国关系发展确立了原则和方向,进一步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陈宇君表示,总体目标将定位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先行者和示范作用。为此,双方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紧紧把握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局,共同把老挝川圹经济特区建设作为践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方向,为中老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当前中国是老挝第一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老挝也是中国全球第八大对外投资国。中国第一条国际高速公路昆曼高速(昆明-老挝-曼谷);第一条国际高速铁路昆万(昆明-老挝万象)高铁都即将开通,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图: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计划投资部常务副部长KhamChanVONGSENEBOUN女士(右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Champa(右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川圹省委省政府副书记、副省长Bouasonesynaethong(左一)、老挝川圹经济特区政府主席陈宇君(左二)合影(川圹经济特区供图)
据了解,老挝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是经老挝政府2011年08月11日批准成立的全资外商投资企业,该公司是陕西南泥湾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在老挝的境外投资公司。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宇君,(全国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执行秘书长,西部传统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委员会主任)。自2011年以来,陈宇君以文化使者的身份,以民间文化交流与老挝高层建立了紧密广泛的联系;在其协调下老挝高层领导多次到访中国,均获得了圆满成功。
陈宇君主席以文化带动经济,“立足老挝、面向东盟、反哺中国、走向世界”的四步走发展理念;以及老挝的发展要注重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思路深得老挝领导人的认同。其发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南泥湾精神,坚持“大文化、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发展方针”实事求是的找准了中老建设大局的差异化对接的承接优势。

图:陈宇君主席(左)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中合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垦通西苏翁合影(川圹经济特区供图)
陈宇君表示, 2013年10月28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川圹经济特区政府第一次会议在川圹省政府召开,在川圹经济特区政府指导下,由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全权负责川圹经济特区261平方公里的城市开发。同时,老挝政府期望借助其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和资源优势,任命陈宇君为川圹经济特区政府主席,并明确川圹经济特区的开发、招商、管理和运营由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全权负责。这些都为签约双方深入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图:老挝川圹经济特区政府主席陈宇君(左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曾文仲(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侨联常委王锦彪(右一)、季羡林基金会主席曾昭询(右二)一起合影(川圹经济特区供图)
陈宇君表示,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业绩,得益于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这项倡议,这两个邻国得以建立更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该倡议不仅有助于老挝改善交通和贸易联系,同时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真正的益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六年来,老挝和中国领导人定期互访,进行政策磋商。因此,双边关系达到了新高度,许多人现在将其称为老挝—中国关系的“黄金时代”。
陈宇君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图:陈宇君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申成勇摄)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使命: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图:陈宇君主席与联合国和平大使、国际同心会主席苏炳郎(左三)合影(川圹经济特区供图)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陈宇君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更为广阔。它不仅给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合作红利,也为世界贡献了应对挑战、创造机遇、强化信心的智慧与力量。“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向。“一带一路”为新时期世界走向共赢带来了中国方案。
2019年1月25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共同举办的2019“中国—老挝旅游年”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文化旅游业作为架设民间友谊的桥梁,已经成为夯实中老两国民意,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渠道。2019“中国—老挝旅游年”是两国进一步推动民间交流,为两国民众谋福祉,为老挝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的重要举措。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陈宇君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内在地融入了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等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
陈宇君表示,随着川圹经济特区城市概念性规划的审批通过,“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相继与国内众多地方政府、国有大型企业、知名企业、经济团体等就川圹经济特区项目建设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基础设施、矿山开发、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生物技术、中医中药、酒店服务、商业物流、清洁能源、养生养老、培训教育、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看好川圹、走进川圹、投资川圹、发展川圹正在形成众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共识。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老挝川圹政府下决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同时在丰沙湾地区建立老挝川圹经济特区,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一个支点和亮点。特区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80万。特区定位为“文化新都、生态新城、旅游新地、产业新城”四大功能板块。
老挝川圹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符合两国领导人对两国经济合作向园区化发展的愿望,也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大型经济园区建设的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大成果之一。川圹经济特区建设是中老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是两国政治、经济向“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合作的落地平台。对中老两国的友好睦邻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老挝川圹经济特区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道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