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北京第一家“一老一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正式落成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月17日北京电(记者 王海珠)为充分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一老一小”民生问题的总体指导方针,经过近一年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北京市作为全国“一老一小”项目的重点试点,第一家“一老一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于2020年1月17日农历己亥年腊月二十三小年欢庆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玉海园小区落成。

该中心占地近600平方米分为3层,橘色的牌匾给人以温暖与祥和的感觉。左侧门面的6个大字:手边、身边、心边,充分反映出社区服务在手边,健康护航在身边,托老托幼在心边的三边理念。

进入中心里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象食养医”构成整体服务的体系,将社区一老一小群体的日常体检、疾病预防、健康观测以个性化、数据化、档案化的方式建立起来,并通过人工智能等现代手段打造依据个人身体体质和慢病大数据下的“处方菜市场”,用最传统、最接地气的方式从嘴管起我们至亲的健康,“处方菜市场”是以个人体质为参考配以24节气的食疗方案,经由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基金、李时珍大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李时珍第17代嫡孙李国勇大夫潜心研制,将《本草纲目》中食疗的经方以百姓最能接受的方式呈现于社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中心。

进入中心一层,五台液晶屏幕上清晰的展示小寒节气不同气质人群的食养配餐方案,新鲜干净的肉蛋果蔬等百姓生活必须品经由新发地直供到一老一小社区服务中心,在保质保量和可追溯的前提下更有价格的绝对优势和社区营养师的专业指导,让老人和孩子吃的放心,吃的贴心。

二层的“养身心殿”里8间宽敞明亮的检测和理疗室,放置了全球领先的检查和调理设备,可以在3-5分钟检测出全身早期的风险状况,比临床早3-5年,为防大于治提供有效的检测以及监测数据。

对于慢病防控从四个方面:血管健康、慢病独立因子检测、糖尿病早期风险筛查以及血管和神经病变的辅助诊断为老年人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脑血管疾病提供有效的早期检测和预后的有效检测,为老人的慢病防控以及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

特别是针对血管健康的多项预测技术,针对动脉、静脉、管壁、管腔腔等多个维度,无创、简单快捷的预警和预判,将老年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的监控。检测后有办法也是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中心的特色,在后期的干预治疗上采用的‘黄金舱’用8微米远红外线技术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能为我们的老人,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动力,通便排毒,降低三高,采用半导体远红外发射对人体最有益的黄金波长,更好的穿透皮肤表层,产生细胞功能共振,达到改善和治疗的作用。利用现代低电压电磁学耦合技术的经络疏通仪器,强化生物电流。更好的改善阴阳平衡,调控经络,疏通阻滞经络。为慢性疾病,例如颈椎病,腰椎病,慢性腰肌劳损,肩周炎,风湿类风湿等老年性疾病,提供了更好的调理方式。

同时,记者还发现一老一小健康管理中心在调理身体的同时也不忘记调理心理,阳光明媚的窗边,由北京市文联老舍文艺基金会捐赠的社区领读角,以VR的现代化模式将“领读者”计划落入社区,不仅满足托幼的刚需还能指导孩子们学会读书、写作、颂传和表演,玉海园社区话剧团的排演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把老人和孩子融合在一起,一起读、一起写、一起讴歌、一起表演,社区的文化生活也在小小的600平米内欢乐的流淌着......

二层东侧的“经方老药铺”的掌柜正在为老人和孩子烹煮着节气茶品和汤品,用食药同源的传统经方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地下一层的“康复中心”全套针对老年常见疾病康复的设备一应俱全配以中医针灸、艾灸、推拿、药浴等功能房,为社区老人提供最贴身和贴心的居家康复服务,全面解决半失能、半失智老人的助残、助行、康复训练等百姓关心的问题。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整个中心充满智慧+共享的理念,通过远程视频服务社区百姓可以足不出户享受专科医院专家的一对一服务,通过液晶大屏您可以轻松获知属于您的处方餐食营养搭配组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互联网+您可以在家里就能收到针对您和您全家的健康管理方案和产品包,一键下单送货上门,通过VR技术孩子们可以和知名作家、文学家等现场一对一的讨论课外知识。

同时中心还组织专家给社区健康志愿者提供培训,让我们的活力老人在退休后担任社区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康复师,用中国“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建立其乐融融的“共享式”社区健康服务。

中心落成典礼上,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海淀区委、区政府等领导以及全国老龄办,中国老年产业基金会理事,全国老龄办科研中心,国家发改委一老一小项目组,国家卫健委科,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等领导也在百忙之中到现场调研和参观,并给予了殷切的期望和诚挚的意见与建议。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目前已经进入到测试阶段,将于春节后正式亮相服务于社区“一老一小”两大群体,同时朝阳区测试点、东城区测试点也将于春节后陆续开展,相信丁丑鼠年是属于“一老一小”的专属年!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