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哈尔滨3月5日电(记者王吉珍 通讯员张鸿驿 冯迪)她是疫情防控最基层的女民警。社区封控有她日夜坚守的身影,交通管制有她尽职尽责的检查,她是同事眼中最坚强的女警察。家庭重担有她勇敢无畏的担当,基层生活有她苦中作乐的精彩,她是百姓身边最喜爱的女娃子。平凡日子有她嘘寒又问暖,疫情面前有她冲锋始在前。她,就是民主派出所外勤民警李楠。
爸爸说“奔向战场的你,背影很美”

“还有五天就要过年了,大年初一值完班就可以回家陪父母和已经88岁的外婆了。”在25岁的李楠心里,考入公安队伍步入警营也整整一年了,离家的孩子都特别想家,她盼着过年,盼着回家。

一个电话打破了这一切的美好向往,“楠楠,你爸爸受伤了,现在正在手术室抢救呢!”当李楠赶到医院时,父亲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看着手术单上的字眼:肌肉断裂缺损、神经断裂、桡骨骨折,肋骨骨折……刚刚经历六个小时高度紧张的高速驾驶后,李楠崩溃得大哭起来。
这已经是李楠第二次陪着父母战胜死神了,上一次的劫难还历历在目,看着虚弱的母亲无助地依偎在她的肩上,李楠再一次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她是这个家现在全部的精神支柱。
父亲手术后还处在感染期,需要有人24小时看护,李楠一家三口的年是在医院过的。而此时,新冠肺炎疫情一天天愈发严峻,各地开始封控,黑龙江省启动一级响应。李楠每天都能在派出所的工作群里看到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她知道,派出所的每位同事都在顶着被感染的风险,放弃休息奋战在抗疫一线。父亲看出了她的不安,劝说她马上返回工作岗位。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和因日夜照顾父亲面容憔悴的母亲,再想想奋战在第一线的同事和疫情面前无助的群众,自古忠孝难两全,父母的极力劝说和身上的藏蓝警服都在提醒她,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带着无法继续照顾父母的愧疚和自责,李楠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工作岗位投入抗疫一线。
在回哈的途中她收到了来自父亲的一条消息:奔向战场的你,背影很美。

群众说“守护家园的你,心地真美”
民主派出所辖区地处四环桥外的阿什河畔,属于农村派出所,地域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村屯分布较为分散,人口老龄化严重,辖区养老机构数量较多。疫情防控时期,养老院等特殊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更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李楠所管辖的片区就有3家养老机构,她发挥情况清、底数明、群众基础好的优势,主动负责统筹派出所辖区内各养老机构情况,并第一时间与民主镇政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养老院日常生活用品的来源以及老人突发疾病处理方案等细节流程。走访期间,她还深入到养老机构为老人们讲授疫情期间日常防护安全常识和注意事项,并耐心地解答老人提出的问题,宣讲最新的政策要求,缓解老人们的担心顾虑,安慰鼓励他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共渡难关,抗击疫情。

在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封闭期间,李楠和同事每天都要亲自走访到每一所养老院,查看封闭管理情况,检查贴在大门上的封条是否完好,有什么困难和需求。起初,李楠每天都会接到老人儿女打来的电话,询问老人身体、生活、安全等情况,当得知李楠和民主派出所早早地就为养老院送去了大米、白面、食用油和牛奶水果等生活物资,并每天走访登记时,儿女们悬着的心都安稳了下来。“我理解他们做儿女的心情,因为我也惦记我的父母,我不能守在自己父母身边,那就让我好好守护他们的父母吧。”李楠说。

同事说“抗疫一线的你,样子最美”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作为一名外勤民警,除了值班出警、处理案件、群众求助、调解纠纷等等,现在,李楠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有效证件,请问您从哪来、要去哪?……感谢您的配合,请拿好您的证件。”疫情防控时期,为了保证进入村子里的车辆和人员都是健康安全的,李楠和同事需要对每一个驾驶人的详细信息进行登记,了解情况,排查轨迹,因为疫情正好赶上过年,很多去外地打工和回家探亲的人与日俱增,有时需要劝返大量的人员和车辆,一开始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接受,有时情绪激动还会喊上几句,每次,李楠都是耐心地劝导,细致地解答,“谁都想回家过年,我们也不忍心看着他们有家不能回,但是遇到不符合条件的,我们必须为全村的百姓把好关,守好门,护好家。”看着李楠因长时间在户外严寒天气工作而冻伤的双手,记者多次提醒她要做好防护,她却说:“我是运动员出身,这点苦,真的不算啥。”

自己不怕苦和累,却时时处处想着执勤的同事们,刚出警回来的同事错过了饭口,回头就看见李楠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连续值班执勤的同事放了几天的衣服再去找已经被李楠洗好挂在了晾衣架上……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用所长朴仁首的话说,小李楠既是我们的同事、战友,更是我们的亲人,是全所的“小棉袄”。
深夜的警灯格外耀眼,深夜的寒风也格外刺骨,唯有彻夜的陪伴格外暖心。在这个战场上,李楠从不孤单,更不会害怕,因为有同事并肩战斗,相依守护。黑夜总会过去,春天早晚会来。英雄因爱而存在,爱因英雄而永存,红蓝闪烁的警灯和一身藏蓝的她终将成为战疫中最美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