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电信诈骗黑手伸向线上新学期 骗子称让警察来查

电信诈骗黑手伸向线上新学期我的老师被“冒名顶替”了

今年43岁的浙江天台人张永(化名)被骗了,骗子是孩子的“班主任”。

最近受疫情影响,张永的孩子在家上网课。前不久,微信家长群内“班主任”发通知:网课效果有限,将在开学后办一个“晚托班”进行补习,要求每位家长微信转账1300元。此前学校曾明确表示,任何要求家长在网上缴费都是假的,任何费用都要去学校缴纳。

为此,张永还特地打电话向老师求证。不巧的是,那天老师的电话没打通,而家长群里也没人澄清。“1300元也不算多,我就直接转账了。”后来,张永发现自己被骗了:此“班主任”并非孩子真正的班主任,而是不法分子在微信家长群内“冒名顶替”的。

张永的遭遇并非个案。疫情期间,教育部门要求各地“将线下课程转移到线上”,做到“停课不停学”。各地学校与教育机构纷纷展开网上教学,一些不法分子也在寻找可乘之机。他们通过QQ、微信群搜索关键词“家长群”,以学生家长身份潜伏到班级群中,随后把昵称和头像都改得和老师一致,冒充老师,通过发布“交学费”“交资料费”等通知骗取钱财。

“老师发的还能是假的吗?”

“老师发的还能是假的吗?家长跟老师很熟,平时接孩子都能碰到。凭心而论,现在只要关系到孩子,群里老师一说要交钱,咱家长肯定立刻给交上啊,而且当时催得又急,只好赶紧交了。”谈起被骗经历,安徽人周术(化名)说。

周术在江苏常州打工,孩子在常州上幼儿园大班。2月11日,像往常一样,周术在家做家务,孩子在看动画片。“当时群里新加进来两个家长,谁也没在意。其中一位家长叫‘小雨妈妈’。”

下午4点左右,刘老师提醒家长将孩子学“系鞋带”的视频传到群里——这是孩子们近期的家庭作业。

20分钟之后,“刘老师”再次发布了信息:“各位家长大家好:接上级通知,现开始收取幼儿园学费3820元。统一二维码缴费后截图发群里,由老师统一凭支付截图登记名字上报!感谢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周术当时有些疑惑:往常学校都是在微信群发消息,清楚地写着学费、生活费各多少,让家长去学校缴纳。“不过今年因为疫情,学校提醒我们不要聚集,在网上缴费也有可能。”周术说:“去年学费是3600元,从小班到现在,学费每年都在涨,多了200元,我们也觉得很正常。”

刘老师让家长交作业和“刘老师”让家长缴费的两个通知前后相差不过20分钟,周术认为:“微信群是老师建的,老师也在群里。如果是骗子,肯定立刻就被发现了。”

扫码后,周术发现收款方是一个名为“郑州市金水区云龙电子产品商行”的商户。这个河南的账号再次引起周术怀疑。她找丈夫商量,丈夫说:“反正迟早要交的,老师发的不会有问题。”

随后,在微信群里,陆续有几个家长交了钱,“刘老师”又一连发了好几遍通知,表示要统计,让家长尽快交钱。周术只好转账。

期间,有家长不放心河南收款方,直接给刘老师打电话确认,刘老师表示,从未发过通知。这位家长立刻通知群里其他家长:这是骗子,不要再转账。

而此时,假冒的“刘老师”还继续发消息,表示“我就是刘老师”。

“我当时还是不信,名字是老师的名字,群也是我们的班级群,怎么会是骗子呢?”周术说。过了好长时间,真的刘老师才站出来表示:自己之前一直在忙,没有看群消息,并强调学校没有发这个通知。

后来,家长们一起追溯才发现:当初进群的两位家长中的“小雨妈妈”,进群不久,就将昵称改为“大三班刘老师”,头像也换成真正刘老师的头像。

“骗子很嚣张,说报案了就让警察来查”

2月10日,在5岁女儿的幼儿园班级群里,29岁的苏州吴江人李琴(化名)收到了一条班主任“沈老师”的通知,要求交学费3700元。李琴一看,头像和昵称都是平常熟悉的沈老师的,就直接扫了二维码。让人奇怪的是,“沈老师”一连发了好几遍通知。

很快有家长感到异常,群里幼儿园另外一位老师也表示没接到幼儿园通知。可是“沈老师”一直在群里强调“没有被盗号”,“可以缴费,有任何事情我负责”。李琴提供的转账记录显示,收款方是一家名为“贺州市八步区国奥体育用品店”的商户。

后来联系上真的班主任、意识到自己被骗的家长就报了警。班主任帮忙搜索到该商户的具体信息,向两位家长提供了电话号码。当天,一位家长打电话过去。对方很嚣张,“说‘报案了,就让警察来查好了’,然后直接挂了电话。”李琴回忆。

2月12日,报警后第二天,一个来自广西梧州的陌生号码主动联系了李琴,表示只要她写一份声明,说明是因个人操作原因,误转了3700元钱到该公司账上,就可以退钱。

按照要求,李琴写了声明,也很快拿到了“退款”,只好去派出所撤了案。“骗子很‘聪明’,让我们写声明,他们就不用负法律责任了。”

江苏诺法律师事务所樊国民律师认为,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已实施完毕,犯罪嫌疑人应该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非暴力型财产犯罪中,由于其侵犯的对象仅限于财产,退赃对恢复遭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财产损失的作用明显。所以积极退赃行为,取得受害人谅解,虽然对定性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在量刑方面,会从宽处理。

尽管最后“有惊无险”,李琴还是反复叮嘱自己:“以后要转钱都要看清楚、问清楚,不能随随便便就转钱了。”

警惕特殊时期伸向家长的黑手

前不久,江苏检察机关发布消息称,经初步统计,目前,江苏省公安机关已立案涉及网课诈骗犯罪60件,涉及256名被害人,诈骗金额达37万余元。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庄晶表示,此类案件是电信网络诈骗在疫情特殊时期产生的新类型,既有普通电信诈骗案件通过互联网跨区域作案隐蔽性强的特点,又有广撒网潜入班级群、家长群冒充老师容易得手,单笔数额小、受害人报案少的新特点,严重影响疫情防控期间的正常网络教学秩序。“由于单笔诈骗金额不高,部分受害人因为被骗金额小、被骗后难为情等原因没有报案”。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二级高级检察官吴炘介绍,犯罪嫌疑人改头换面、转移阵地,将犯罪黑手伸向困守家中的学生和家长这一特殊群体,这类受害人群体人数多,涉案范围广。“这比平时的诈骗行为危害更严重、性质更恶劣,不仅直接造成财产损失,更加重了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和家长的焦虑不安情绪,扰乱了正常网络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

“疫情防控期间,家长、老师都需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庄晶建议,针对教学机构来说,各类QQ群、微信群应有专人管理,设置入群验证,实行入群实名制,随时清理不相关的群成员。对家长来说,平时要多留意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官网信息,在缴费前要通过多种方式,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随意向陌生人账户汇款,特别注意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付款。如遇到诈骗信息,一定要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电子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尽快提醒群内其他成员。

实习生 顾成琪  记者 李超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