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保供应 稳就业 促脱贫 - 甘肃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复工一线观察

记者近日在甘肃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走访,看到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深度贫困地区多举措保供应、稳就业、促脱贫,全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扶贫车间:农产品和防疫物资双保供

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原本生产防水服的企业,这次疫情中率先转产生产防护服。作为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的东西协作扶贫项目,车间带动了很多贫困人口就业。

“听到前线医护人员穿上我们做的防护服,我们都很高兴,这也是我们为国家能够尽的一份力。”车间工人杓进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最近由于疫情影响,她的丈夫没有外出打工。杓进春在车间做工的收入使全家稳定脱贫有了保障。防疫期间算上加班费、计件工资,杓进春的收入可达到原来的两倍。

临夏州是甘肃牛羊肉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州内所产的牛羊肉及相关加工食品不仅行销省内,还运输到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在清河源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辆辆外运牛羊肉的冷链物流运输车辆已经排在工厂门口,疫情期间,为了保持市场牛羊肉价格不受疫情影响波动,工厂在2月14日便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复工复产。除了牛羊肉冷链物流,同时复工的还有方便面、香肠、牛羊酱卤肉生产线,为市场源源不断输送着食品物资。

疫情期间,临夏州有15个扶贫车间转型生产口罩,日产能达4万个,拓奇公司成为甘肃省第一家转产生产防护服的扶贫车间。截至目前,临夏州复产率已超过95%以上,复工率达到90%以上。

“保姆式”输转劳务 “家门口”就业增收

2月28日,家住临夏州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唐尕村的李圆缘和同县159名务工人员坐上县里组织的大巴车前往兰州中川机场,几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后,李圆缘及同乡又被厦门市组织的大巴车队直接送到各个厂里。

疫情发生以来,临夏州许多务工人员不能独自外出务工,临夏市和厦门市便携手共同输转劳务人员,组织多批次大巴及航班,费用全部免费,将每位到厦门的务工人员直接从家里送到工厂。

李圆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今年初报名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外出务工,目前在厦门市海沧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做后检工作,每月收入可达4500元以上。

家住临夏县尹集镇大滩村的陈尕旦今年50岁了,2016年他得了“骨髓炎”,导致左腿落下残疾,临夏县残联介绍他到县里的扶贫车间学缝纫技术。在这家名叫圆梦服装布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贫车间,陈尕旦学会了缝纫技术,成了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疫情期间,车间转产生产应急口罩,陈尕旦和工友们放弃了春节假期,全体动员起来赶制应急防疫物资。

“口罩做起来简单,一学就能学会。”陈尕旦说,车间为所有加班的工人实行计件工资,他在防疫期间工资增长了几乎一倍。记者看到,在工资本上,陈尕旦2月工资收入达到4300多元。

截至3月13日,临夏州累计输转城乡劳动力142337人,其中省外务工59837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1683人。同时全州264家“扶贫车间”已复工221家,吸纳6187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3066人。

战疫脱贫两不误 未脱贫县基础建设迎来了大提升

记者在临夏州看到,疫情期间无法外出,然而这也让原本缺乏青壮劳力的农村变得生机勃勃起来。在一些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村,村里的青壮年成了基础建设提升的“生力军”,一些贫困村的面貌迎来了大改变。

马一四么力年前曾在厦门务工,疫情发生后,他不能如期去工厂上班。他所在的东乡族自治县是甘肃八个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此时正在大规模提升县乡基础设施建设。

马一四么力所在的凤山乡准备修建村小学宿舍,他立即着手准备加入修建工作,这样既能增收,也能在家门口务工。近期,县里还专门组织了劳动力技能培训班,马一四么力参加了装载机、挖掘机培训,为接下来乡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准备。

记者了解到,自从甘肃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从一级降为三级后,全县就开始在一些有条件的乡镇逐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学校建设、道路拓宽、房院改造等都进入加速冲刺阶段。

东乡族自治县预计2020年投资2.4亿元,新建学校27所。截至目前,全县47栋安居工程已开工建设。

(新华社 记者胡伟杰、张智敏、杜哲宇)

【责任编辑:李文文】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