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3月29日黑龙江齐齐哈尔电(记者 魏伯勤 通汛员 王克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医政兵民齐心抗疫,广大党员冲锋一线、以身作则,彰显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总有人问:一个有力的党组织是什么样的,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到底应是怎么样的?在阻击疫情的这场斗争中,拜泉县人民医院的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奋勇争先、冲锋一线,用一面面高高飘扬在抗疫战斗一线的鲜红党旗,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年近60岁的拜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苏建华,入党30多年来,曾参了SARS、甲流、H7N9的救治工作。当1月21日,拜泉县人民医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团队的“集结号”吹响,他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按照职责分工,第二天起,苏建华就和医院副护士长李春艳等同事,不顾自身安危,下乡排查开展流调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中。当县发热门诊成立后,作为急诊科主任的苏建华担当起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急先锋,作为发热门诊的专家组成员,他详细过问每一个患者,细心查看每一个CT片子,认真分析每张检验报告单,合理安排岗位人员。2月初,有1位疑似的新冠肺炎的患者就住进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苏建华立即投入工作,熟悉病史,查看检查、化验结果,观察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鼓励患者,一天下来,他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忘记喝水,忘记吃饭,直到完成一切检测才离开。苏建华仍然反复叮嘱当班护士仔细观察病情,不能松懈。连续多日昼夜工作,汗水模糊了双眼,湿透了全身,嘴唇有些干涩,眼睛微微泛红,脸上流露出了无法掩饰的疲惫和憔悴,困乏的他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苏建华不但要承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的二线值班更是要指挥急诊科的工作,门诊医生的电话不断打来,“苏老师,有个病人从广州回来的,轻度发热,血结果正常,CT结果是……要怎么处理呀?”、“苏老师,这个病人是武汉回来的,咳嗽,但血常规正常,肺CT正常,要不要留观呀?”是的,临床诊断标准就那么几条,可是临床上症状往往亦此亦彼、非此非彼,让医生们难下结论,担心患者不是阳性,被医学隔离反而引起感染,又担心漏掉一例阳性患者造成更多人的感染。每天苏主任要接无数个这样的电话,嗓子干了,声音哑了,他全然不顾,依然耐心细致解答每一次询问,为了保障每一个就诊人员的安全,他已经连续工作40多天,吃住在医院,每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发热门诊、急诊科依然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卫健委随时都在更新诊疗指南。作为县医院专家组成员,苏建华每天都必须抽时间认真学习的《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的每一版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边工作边总结,避免漏诊、误诊。每天与团队坚守在发热门诊的最前线,接诊、带领发热病人做系列检查、询问病史、研究发热病人的肺部CT片,晚上还要研究发热患者的临床表征及症状特点,面对不断进入隔离区的密切接触者,他要随时观测隔离人员身体状况,和专家组成员研究诊疗方案,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已是常态-----
疫情防治和急救工作两不误。近年来,在拜泉县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在苏建华的努力下,县医院急诊工作走在了齐齐哈尔全市前列。去年3月,建起了45平米的抢救室和60平米的留观室,设有ABS高级床位6张,均为软封闭室独立空间。积极购进呼吸机、心脏起搏除颤仪、血液灌流机、心脏监护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快速心肌标志物监测设备、视频喉镜、电动心肺复苏机等先进设备,可接治各科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近几个月来,依靠电动心肺复苏机和血液灌流机,拜泉县人民医院已经抢救了5名冠心病室颤病人和11名药物中毒患者,抢救能力实现了飞跃。
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在拜泉县的抗“疫”一线,像苏建华主任这样的医者还有很多,他们甘愿冒着被病毒传染的风险,冲在前线,不分日夜,不畏辛苦,不计报酬、不计生死,义无反顾的主动冲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疫情不退,他们决不后退,继续为保护人民群众、夺取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而无怨无悔的战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