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贵州茶叶及产地,很多人都知道湄潭翠芽、都匀毛尖,而实际上,我省的产茶区颇多,有黔中、黔南、黔北、黔西北、黔西南和黔东南等地方。3月29日,本报记者和贵州飞虎队成员携带无人机走进黔中安顺,在西秀区境内多个茶叶基地、茶场航拍,万亩茶海美景尽收“眼底”。当天,2016年安顺“瀑布毛峰杯”第二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暨首届茶艺技能竞赛正在进行,数百人采茶、参加比赛,场面壮观。
1
航拍茶海美轮美奂
当天,二三十架次无人机冒雨升空,将西秀区鸡场乡境内漫山遍野的茶山、茶场美景“收入囊中”。
记者从无人机“空传”的画面中看到,规范栽种的茶树,成行成排,或在山头形成圆弧。当无人机镜头垂直地面俯拍时,一个个山头瞬间形成“大地指纹”,无比之美。采茶的村民或背着小背篼,或拎着小篮子,正在认真采摘着春茶。
“来采摘生茶的人,每采摘一斤就得25元工资,一般每天每人能采摘3-5斤生茶,能赚上百元。”家住西秀区大堡镇大坝村的女青年谢佳说,她参加采茶已近10年。要是遇到晴天,采摘的茶叶会更多,采摘最厉害的人一天能创收近200元。
2
制茶大赛高手献艺
当天上午,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在安顺市茶果场新钢架车间进行。
数十名参赛选手按照比赛规程,将刚刚采摘来的生茶放在专业炒锅中进行炒制。随着茶叶“变熟”,选手们忙着用双手搓揉,直到茶叶成条状,颜色从深绿变成浅绿。随后,将炒制搓揉成条的茶叶进行专业烘烤,慢慢将水分烘干后,递交给现场的专业包装人员,这就算一轮比赛。哪一组的速度最快,炒制而成的茶叶最好,就可能成为最佳比赛选手。
当天,共有20多支代表队96名选手参加本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
安顺市茶办专职副主任(赛场总指挥)徐瑛介绍,安顺市共有50.7万亩茶林,开发至今已投产22.3万亩,其中位于安顺市茶果场的茶叶,已出口多个国家及地区。安顺市茶叶开发中心于1997年5月1日成立后,帮助更多种植茶叶的基地、茶场,提供茶叶良种、茶叶技术咨询等各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