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重庆为7000多名贫困毕业生提供国企岗

3月20日的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比平常热闹许多。在门口排成长队的大学生,都是来参加重庆市属国企帮扶贫困大学生就业专场双选活动的。为扶助数十所高校的7000多名贫困毕业生,150家国企此次针对性地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765万人,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毕业生、企业、政府都在如何努力?他们又都抱有怎样的想法?这场别开生面的招聘会,释放出了一些信号。

 

“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大学生”

早上6点,重庆邮电大学大四学生唐春林就起床了。

9点准时入场,唐春林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挤来挤去。1个小时过去了,他并没有急着投出简历。

“人太多了,先看看吧。”唐春林靠在二楼的栏杆上,指着楼下一家企业说,“我想试试这个市场营销岗。”

“我们班40多个人,七成以上都找到工作了。我去年10月才开始找工作,准备得晚了。”唐春林有点懊恼地说。

比唐春林更晚行动的,还有去年11月才开始找工作的胡敏和白瑕。她们是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会计系的应届毕业生,都来自零就业家庭。

“找工作完全靠自己,家里帮不上忙。刚开始很茫然,压力也挺大。”胡敏有点发愁,“虽然学校会提供一些就业信息,但是会计岗位都要求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基本没戏。”

“不一定非得专业对口,行政或者前台的工作也都可以。”白瑕给自己的职业定位已有所调整。她专门穿了正装、化了淡妆,希望能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赖炳蓉,就业虽不久,这次却带着14名学生来参加双选。“我们的学前教育很有名气,这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都相当不错。”赖炳蓉介绍说。

当天,双选活动有8500多名高校毕业生参与,其中7500余人来自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或是残疾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8.2%。

“坚持人才供需双向选择,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大学生。”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专业对口的工作,许多毕业生都觉得不好找;专业对口的毕业生,重庆建工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杨雪峰也觉得不好招。

“这次我们带来了250个岗位,其中30%的岗位,专科毕业即可申请。”杨雪峰介绍说,“但是我们基本都是一线岗位,希望招到一些专业对口、能吃苦、留得下的人才。”

 

“找工作不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刘果带来3个岗位,希望能招到40个人,当场就进行了面试环节。

见了许多“90后”的应聘者,刘果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不一定要穿着正装来面试,但要大方得体。让我知道你重视这个工作机会,我才会愿意给你机会。”刘果说,“我招聘的是销售岗位,希望毕业生能胆子大些,敢于推介自己、沟通交流。”

据介绍,此次重庆市国资委组织发动37家市级集团公司下属的150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涉及金融、能源、商贸、旅游、城建、交通、农业等多个行业,有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软件开发、产品研发、机械工程师、工程预算、项目管理等技术岗位,也有法务、财务管理、行政文秘、市场营销、银行柜员等综合岗位。

“这次提供的3000多个岗位,基本来自于新兴服务业和新兴制造业。”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3年,我们将提供1万个岗位。毕业生找工作,也要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准备。找工作,不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摸清专业、需求,提供针对性岗位”

“此次双选活动开展以前,我们摸清了贫困大学生的专业、需求,通过国资委联系国企,提供针对性岗位。”重庆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副主任石屹说。

在双选活动会场外,可以看到政策宣传区和专项活动区。“政策宣传区主要为大学生提供综合政策、定制服务计划、创业服务、培训服务、技能鉴定、就业见习、人事代理等方面的咨询,专项活动区主要开展人才测评、视频求职、免费赠书、互联网服务体验等活动。”石屹说。

本次活动除现场举办招聘外,还有线上线下联动招聘。各主办单位在官方网站提前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同时依托重庆大学生就业网开展网上招聘。

“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我们还开展了实名制登记。同时针对所有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石屹说,“这个计划的内容,即我们在掌握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和需求以后,常住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在7天内联系他。不管他今后是愿意就业还是创业,都点对点、一对一服务。要把就业政策、培训服务、创业扶持送到他们手上去。”

当天下午4时,双选活动落下帷幕。唐春林已经在回学校的路上了,他今天投了两个岗位。他之前相中的市场营销岗,很有可能提供面试机会;白瑕说没找到合适的岗位,下次再看;胡敏、赖炳蓉带来的14名同学,或多或少地投出了简历,等待着下一步的通知。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