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多地兴起餐桌革命 餐桌文明进入新阶段

守护餐桌上的文明,不仅需要宣传引导、制度规范和餐饮行业严格执行,还需要每个人认识到餐桌文明的重要性,了解卫生进食的规范,并在生活中践行。

——编 者

在餐饮行业,一场“餐桌革命”正在兴起。全国多地纷纷发布行动公约、出台举措,推广以分餐进食、公筷公勺为标志的餐桌文明。

新一轮餐桌文明推广主要包括哪些内涵?个体在不同生活场景中应如何践行餐桌文明?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华健康管理博士联盟副秘书长谢朝晖、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晓华、武汉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李俊林等有关专家。

餐桌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

“我国餐桌文明建设分为启蒙、认知、关注、高度重视和调整5个阶段。”谢朝晖介绍,2002年之前,餐桌文明更多注重用餐礼仪和习惯,随后逐步重视科学饮食。2013年后,提倡绿色环保、反对浪费的文明餐桌行动集中开展。

在她看来,此次疫情发生以来,餐桌文明的关注点从按需点餐理性消费、拒绝浪费绿色消费,转变为公筷公勺卫生进食、分餐分食健康消费,为的是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通过提高安全健康管理能力重塑消费信心。

此轮餐桌文明推广关注点与我国围桌共餐的传统饮食习惯密不可分。“共餐制最大的弊病在于,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借由餐具传播,增加了共餐者交叉感染、罹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李俊林说,“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是为了革除共餐的老习惯。”

需转变传统情感交往观念

2003年,中国饭店协会曾制定《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如何使餐桌文明推广行之有效,进行到底?

解题先要破题。“以公筷公勺和分餐制为主的餐桌文明,在实际推行中主要遇到3方面的难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邢伟分析。

首先是情感堵点。人们的情感交往观念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转变。部分食客担心使用公筷公勺和实行分餐会显得生分,所以不好意思主动做。

其次是操作痛点。人们的用餐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虽认识到餐桌文明的重要性,但存在怕麻烦的情况,甚至害怕出现用错筷勺的尴尬。

这就需要在设计上使公筷与普通筷子有明显的区分。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同饮食场景有不同的需求,公筷设计应满足特定需求。家庭场景中,筷子以外观区分为主;餐饮企业则在筷子尺寸上有更多要求,如火锅店需要尺寸更长的公筷。

最后是推广阻点。对餐饮机构而言,无论是提供公筷公勺还是实行分餐,都需要更多服务人员和更多餐具准备,增加成本且降低效率,形成一定的推广普及阻力。

“应让食育教育进课堂。社会饮食文明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渐接受并养成习惯。”谢朝晖说。

家中用餐

专人专筷不混用,宝宝餐食勿轻尝

在准备阶段,应事先将餐具洗净、消毒备用。

凉菜应事先拌好,不要在饭桌上现吃现拌。汤盆、米饭盆中事先放好专门的公用餐具再端上桌。此外,每个家庭成员应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餐具,并在外形或颜色上易于辨别。

在就餐阶段,一方面要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或碗中。另一方面,每个人要自觉使用自己的餐具吃饭,使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

需要指出的是,有孩子的家庭应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喂养不能独立进食的婴幼儿时,家长或监护人不可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餐馆就餐

公筷公勺避碗碟,生料专用单独放

餐馆就餐时,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使用。

若要使用餐馆的餐具,应主动要求在每个盛食物的容器中配备公筷公勺,并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进行区分。

公筷应放在筷架上,不应放在个人使用的碗碟上。尤其在吃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现场熟制的菜品时,应提供“生料专用公筷”。

分餐制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个人一双公筷一双私筷,另一种是每份菜盘边摆上公筷或公勺。汤盆里要放上公勺,喝汤用公勺舀到自己的小汤碗里,舀汤时不要让公勺触碰到自己的碗筷,使用完后立即还原公勺。

途中饮食

餐饮能量密度高,勤于洗手护健康

在公交、地铁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以防范可能出现的疾病感染。

旅客乘坐超过8小时的长途航班时,应减少进食和饮水次数, 缩短进食和饮水的时间。

首选能量密度高、大小恰好能一次性放进口中的独立包装颗粒状、块状食品,如巧克力、糖果、坚果等。饮品可以选择含葡萄糖和矿物质元素的饮料,如运动饮料等。此外,在进餐、饮水前后务必做好手部清洁。

食物打包

吃饭光盘不浪费,打包分类要记牢

打包剩菜,安全第一。要注意生熟食蔬菜、 凉拌菜、“围边菜”不宜打包。

蔬菜放置时间久,亚硝酸盐含量会大大增加;凉拌菜一般在上桌前已经在常温下放置了一段时间,经食用又会受到口腔细菌的污染,尤其是生鱼片、豆制品等高蛋白质食物,若打包后处理不当,食之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围边菜”一般以蔬菜、水果加工成花边或装饰品,大多与鱼、肉等混放,故仅供欣赏,不宜食用。

食物打包也有正确姿势。首先,打包剩菜应使用清洁的餐具。其次,打包应分门别类,做到荤与素、 干与湿、鱼与肉分开盛装,冷与热分开。最后,打包剩菜可“合并同类项”,食材应尽可能类同,色味相差较大的菜式不能混合,以尽量保存菜品原有风味。

打包后的食物应尽快放进冰箱冷藏室,熟食不要等凉透再放入冰箱冷藏。剩菜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不隔餐为宜,最好不超过5—6个小时。从冰箱取出的打包剩菜,确认感官无异常后,应将大块食物改刀成小块,再次烧熟煮透后食用。

残渣处理

分置器具创意多,餐桌弃物有序丢

无论在何处就餐,进餐时产生食物残渣是不可避免的。食物残渣应置于专用的骨碟或垃圾桶内,避免直接放于桌上或与食物混放。

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餐桌弃物集盛器、带垃圾桶餐桌等商品。无单独器具时,用完的牛奶盒等也可以化身为餐桌垃圾桶,用以分置不同的食物垃圾。(记者 韩鑫)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